首页 > 实时讯息 >

千万别再吃了! 他突传中毒身亡! 食用到去世不到72小时…此前多起血泪教训↗

时间:2025-08-16 11:35:00

近日

苏州一位著名的越野跑爱好者

因误食有毒的野蘑菇

导致中毒身亡

引发网友关注

话题冲上热搜

85a8ba45a69e99bd880c8790118eb2b.jpg

据悉,出事的苏州越野跑爱好者网名为“爱抚人生”,他在8月9日徒步回来以后,曾发视频谈到采蘑菇的经历:他们在一处松树林里休息的时候,看到路边石头上躺着几个胖乎乎的蘑菇,“很像平菇,伞顶有两个手掌大,伞柄有大拇指粗”。有同行者说这种蘑菇可以吃,他们就采集了一些带回了家。

图片

据知情人士14日透露,他在8月9日和朋友去苏州旺山徒步,途中发现了一些野生蘑菇,就采回家当天中午吃了。之后发现身体不舒服,下午到当地一家小医院挂了水。发现没有效果,后来又去大医院就诊。知情者说“爱抚人生”中毒很严重,全身发黑,而且可能没有及时告知有误食野蘑菇的情况,耽误了抢救,导致不断恶化,11日被送入ICU病房,12日上午不幸去世。

目前不清楚“爱抚人生”

具体吃的是哪一种蘑菇

著名菌物研究者“赶尾人”告诉记者

“爱抚人生”也许误食了

不止一种毒蘑菇

他表示,在已知的蘑菇中,虽然有毒的只占很小一部分,但可食用的比例同样不高,绝大多数都不宜食用。而且可食用的蘑菇中,好吃的更是凤毛麟角。

吉林农业大学菌类作物专业博士生朱力扬告诉记者,“爱抚人生”出现全身发黑的症状,可能是该蘑菇具肝毒性或者影响血液循环。她提醒,不要采食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也不要凭主观经验认野生蘑菇,这都是生命的教训。

“爱抚人生”去世后

苏州一些越野爱好者群纷纷进行悼念

网友也纷纷警醒

野蘑菇不能乱采和食用!

其实近年来

因误食用毒蘑菇

导致严重后果的案例

并不在少数

多起中毒案例触目惊心

严重者死亡

今年7月

四川泸州一对农妇

网购了假的“鸡枞菌种子”进行种植

然而,老两口食用

种出来的菌子后却中毒送医

到医院时已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

经查

两人吃的竟是毒蘑菇“青褶伞”

(点击下图回顾详情↓)

图片

今年3月

深圳市龙岗区报告一起

误食毒蘑菇引起的死亡事件

话题冲上热搜

经调查,这种毒蘑菇为致命鹅膏,俗称白毒伞,它毒性极强,误食会造成严重的急性肝损害,误食死亡率达75%。1个成年人吃1朵中等大小的就可能被毒死。

(点击下图回顾详情↓)

image.png

图片

去年9月

浙江杭州桐庐的胡阿姨

去家附近的景区游玩时

发现了不少野蘑菇

于是采摘回去自己舍不得吃

全给丈夫吃了

结果直接导致丈夫生命垂危进了ICU

(点击下图回顾详情↓)

去年8月

杭州的陈先生和好友

在山间漫步时发现野蘑菇

他们以前一直听说野生蘑菇鲜美可口

于是摘下蘑菇带回家精心烹调

不料他们才吃了一朵半蘑菇

就开始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甚至还伴随腹泻以及全身酸痛

……

来到医院就诊

医生当即下了病危病重通知书

(点击下图回顾详情↓)

图片

几年前,还有上海市民

在迪士尼小镇捡蘑菇吃

结果上吐下泻

被称为“真·过了把白雪公主的瘾”

(点击下图回顾详情↓)

图片

专家表示

蘑菇的毒性程度

和对人体脏器的伤害

分为六类

↓↓↓

  • 第一类是呕吐、拉肚子这种胃肠炎性中毒;

  • 第二类是神经性中毒;

  • 第三类是溶血性中毒;

  • 第四类是横纹肌溶解型中毒;

  • 第五类是肝脏中毒;

  • 第六类是肾脏损害型中毒。

专家提醒

图片

蘑菇从外形上很难分辨是否有毒

而网传的多种识别方法

比如彩色蘑菇有毒、流汁液的蘑菇有毒、

有虫子的蘑菇无毒等

也不一定可靠

由于毒蘑菇中毒

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

因此,不采食才是关键

图片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传华

大部分蘑菇是否有毒,很难判断,比如说菌柄基部,它有像靴子一样的脚,然后菌柄的中间这个部位有菌环,或者说这个蘑菇顶端鳞片相对来说比较多,这个蘑菇可能有毒的概率比较高一点的。另外一种情况就是长在动物粪便上的一些蘑菇,可能有毒的概率相对比较高一点。

如果不慎误食毒蘑菇

如何自救?

1.催吐

在中毒者神志清醒的情况下赶紧催吐。可用手指抠咽部或用器具压迫舌根部即可引起呕吐。可反复多次,尽量把胃内的食物呕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

2.立即就医

中毒后立刻到正规医院救治,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鉴定蘑菇的种类,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

别吃!别吃!别吃!

最后小坊再次提醒:

预防毒蘑菇中毒最好的办法

就是不自行采食野生蘑菇

不吃来历不明或猎奇而得的蘑菇!

转发提醒所有人!

来源:新闻坊综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宋世锋 刘浏)、此前报道、网友评论

编辑:李丽洁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