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AI独角兽思必驰重启IPO

时间:2025-04-28 16:37:00

文丨直通IPO 邵延港

科创板IPO折戟两年后,AI独角兽思必驰计划重新启动IPO征程。

据证监会官网信息,思必驰已于4月份与中信证券签署辅导协议,再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

来源:证监会官网截图

2022年7月15日,思必驰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但经过问询后,却未通过上市委会议,最终于2023年5月终止上市申请。终止原因为公司的信息披露未能充分说明未来四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的预测合理性,未能充分揭示上市前净资产为负的风险。

来源:上交所官网

据悉,上市审核委员会会议现场问询思必驰的主要问题有两个:

一、结合核心业务的市场竞争格局、核心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布局、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体现、核心技术与主要产品的升级迭代周期和研发储备等,对比同行业可比公司,说明公司核心技术的硬科技属性、差异化竞争的有效性。

二、结合行业竞争格局、龙头企业近三年经营情况,进一步说明公司预测未来四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的合理性和审慎性;以及同时结合公司报告期持续亏损、净资产大幅下降等情况,说明公司经营能力的可持续性。

思必驰是一家提供人机对话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专注于智能语音语言技术的底层研发、产品应用的设计开发与销售。目前公司已形成涵盖信号处理、语音识别与合成、自然语言理解、对话管理、问答聊天、知识图谱等闭环人机对话的完整技术链条。

在当前的AI浪潮中,作为独角兽的思必驰,却回答不出其核心技术的硬科技属性、差异化竞争的有效性,以及公司经营能力的可持续性等问题,不免让市场质疑。

思必驰于2007年在英国剑桥成立,从创立之初,思必驰就聚焦智能语音语言领域。创始人高始兴和俞凯的名校高材生背景,以及人工智能彼时正处于风口之上,即便还没有找到商业落地的场景,也受到了众多资本的关注。

据悉,创立第二年,思必驰就拿到了联想之星,荷塘创投投资的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在科创板IPO前,思必驰共完成8轮融资,融资总额超10亿元,投资方包括阿里、富士康、北汽、美的、深创投、元璟资本等知名市场投资机构和产业资本。

此外,在2024年1月,思必驰完成一轮首期两亿元融资,资金主要来自产投及国资背景的投资机构。今年1月份,思必驰又完成5亿元融资,本轮融资由知名产业基金、国资平台、私募基金共同参与。

按照2022年冲刺科创板IPO时,思必驰拟发行不超过4001万股,募资10.33亿元测算,思必驰发行市值为103亿元。据2024胡润中国独角兽榜单,思必驰估值为100亿。

股权机构上,思必驰无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高始兴和俞凯,合计控制公司33.9601%的股份。

思必驰在智能语音市场深耕了近18年,一直在探索AI的落地。在最初的落地场景的考量中,思必驰将商业化落地的场景定位在对外汉语,又从对外汉语转向了国内英语市场,一直在教育领域苦寻机会。直到移动互联网兴起,思必驰决心投向智能硬件领域。

据此前科创板IPO招股书,思必驰的营收主要来源于智能人机交互软件产品、软硬一体化人工智能产品、对话式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三大板块。公司客户也基本来自于智能家电、智能汽车、消费电子等物联网领域。

2019年至2022年,思必驰营收分别为1.15亿、2.37亿、3.07亿、4.23亿元,净亏损分别为2.83亿、2.15亿、3.35亿、2.97亿元。同期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99亿、2.04亿、2.87亿、3.13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73.35%、86.26%、93.25%、74.04%。

在大模型时代,思必驰于2023年7月发布了自研的行业语言大模型DFM-2。如今思必驰正围绕“云+芯”战略,持续加速垂域大模型(DFM-2)与全链路对话技术在汽车、物联网(IoT)等智能终端领域及会议办公、金融等行业场景的规模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