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警察校长”梁远明和他的“编外儿女”们
教师节前,南方+记者来到江门市公安局新会分局,探访这里一位特殊的警察“校长”梁远明。
再见面时,老梁正低头翻手机通讯录,比起去年,他鬓角的白发变多了。老梁大名梁远明,是江门市公安局新会分局的民警。从警38年,他当过刑警抓过劫匪,做过巡警守过夜市,8年前转身成了一名未成年人关爱帮扶法治副校长。
“我的一生都在和‘纠偏’打交道。在巡警岗位时,长年累月在道路上纠正违法现象。做法治副校长时,在教育行业纠正‘问题少年’的成长‘迷途’。所以,大家都说我的人生是‘纠偏’人生。”梁远明这样介绍自己。

梁远明和孩子们在一起。 受访者 供图
有人说他“不务正业”——放着破大案立功的机会不要,偏要跟“熊孩子”较劲;可他手里那一本本泛黄的帮扶记录上,密密麻麻记着:“小豪,家庭破裂叛逆→返校”“皓轩,父暴打骂→亲子和解”……一页页的纸上沾着茶渍,像极了他这些年泡在社区、学校的时光,更是他阳光下的守护的点滴心血。
第一次见面,他听少年说“没人要我”
“与小豪认识,其实是一次不愉快的见面。”老梁第一次见到小豪时,孩子脸上写满抗拒。
父母离异后各自成家,少年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世界上没人管我,也没人关心我的感受。”少年梗着脖子,声音却带着颤抖。逃学、混社会,成了他报复世界的方式。
梁远明没有说教,只是安静地听,偶尔点点头。那次谈话持续了很久,最后小豪红着眼睛问:“警察都这么闲吗?”
梁远明不闲,他就是见不得孩子受到委屈。于是,老梁多次登门与小豪父母进行深入沟通,讲述了小豪内心的痛苦和对家庭温暖的渴望,“孩子觉得被全世界抛弃了,连你们都放弃他,他还能相信谁?”这句话他反复说了无数次。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小豪的父母逐渐转变了态度,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开始主动关心小豪的生活和学习,给予其更多爱和支持。慢慢地,来自家庭温暖的变化也让小豪内心开始发生转变,不再自甘堕落,并在梁远明的鼓励和引导下,逐渐改掉以往各种不良行为,重返校园学习,重拾对未来的希望。
后来,梁远明收到小豪发来的哭脸表情,后面跟着一句:“警爸,他们好像爱我了。”
皓轩的故事则是另一种痛。父亲总用拳头表达望子成龙的心愿,直到孩子偷偷加梁远明微信求助:“警察叔叔,我害怕爸爸,感觉快撑不住了。”
梁远明立刻找到那个干了一天活、满身疲惫的父亲,听完他“怕孩子像我一样吃苦”的心里话后,轻声说:“打骂只会把孩子推得更远。”那晚,皓轩父亲久违地陪孩子写了整晚作业。后来,皓轩告诉梁远明,“现在父亲脾气好多了,经常陪我做作业,我的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说到这些年的经历,老梁说,最惊险的是找梓雯。女孩因家庭矛盾离家出走,梁远明动用了所有“人脉”——那些他帮助过的孩子都成了他的“眼睛”。有人发现蜷缩的少女时,立即给他发了定位。
找到人时,梓雯眼神空洞。他蹲下来平视她:“逃避解决不了问题,我陪你面对。”后来梓雯家人哭着来接孩子时,他只是摆摆手:“孩子平安就好。”
“较真”的老警察,他的护苗笔记写了一本又一本
“但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不能因为一时过错而放弃他们。有道是,浪子回头金不换。”梁远明说。
如何让浪子回头?“我们从孩子的思想上、行动上进行教育,用最真挚的感情挽救他们。”他说道。
“老梁,我到新学校了,这里环境很好,食堂的饭也好吃。”“明叔,还记得我吗?我又能重新上学了,好开心。”“我一定会好好读书,把之前落下的都赶回来。”……
临近开学那几天,梁远明不断收到报喜的电话——今年,他的8名少年朋友成功升学,到学校报到。
中考,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次考试。然而,对有些孩子来说,这次机会却很难得。
梁远明至今还记得卓扬和那十几个孩子的面孔——在本该备战中考的年纪,他们却提前离开了校园。
“没有教育,没有技能,这些孩子将来靠什么立足?”梁远明语气沉重。在他看来,中考是这些孩子扭转命运的关键机会,一刻也不能耽误。
他毫不犹豫地行动起来。一方面,他主动联系学校领导,承诺将全程参与这些学生的监管与辅导;另一方面,他一次又一次找到孩子们,耐心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慢慢地,一些学生的态度从自我放弃转变为“那就试试看”,最终全身心投入学习。
中考放榜那天,梁远明一个个打电话询问他们的成绩和志愿。卓扬的成绩并不理想,能选的学校他不愿意去,想去的又分数不够。梁远明没有放弃,接连几天陪他分析利弊、商量出路。“机会一旦错过,可能就再也没有书读了。”他反复提醒道。
最终,在这场与命运的较量中,十多名曾经辍学的学生里,有8人成功升入高一级学校——梁远明用他的坚持,为他们换回了继续奔跑的机会。
有人问老梁:“你图个啥?家长都不管你非要管。”梁远明总说:“就图这些孩子能抬头走路,能喊我一声‘梁爸’。”
这些年,他的“较真”在局里出了名。处理旧案时,“明叔,您还记得三十多年前在某路段的一桩抢劫案吗?”“是不是1991年抢劫3.8万元那次?”老梁甚至能把30年前的抢劫案细节说得一清二楚。同事笑他“活档案”,他说:“每起案子都连着人命,哪能马虎?”
帮扶孩子时,他更“较真”。为了跟孩子们有共同话题,他偷偷学打游戏,研究他们喜欢的球星、动漫;为了做好家长工作,他在笔记本上记满“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笔记;为了跟进帮扶效果,他给每个孩子建了动态档案,连生日都标得清清楚楚。
“有人觉得我管得太宽,可我觉得,孩子的事没有小事。”老梁翻着自己的笔记本,“你看小潘,当初跟社会青年混,现在成了学校的好学生……他们每一点进步,都比破十件大案让我高兴。”

当事人给梁远明(右二)送来锦旗。 受访者供图
从警38年,老梁的警服换了又换,两鬓白了又白,可胸前的警徽始终锃亮。他说:“我这辈子,就在做两件事——当个好警察,守好孩子们。前者是警察的职责,后者是法治副校长的心意。”
如今的梁远明,每天还是忙得脚不沾地。采访时,不时有家长打来电话:“梁警官,我家孩子不知道去哪里了,您帮我找找……”老梁拿起笔,在笔记本上认真记下:“某某某,离家出走……”笔锋顿了顿,他又补上一句:“交给我了,我帮你找。”
南方+记者 申红洲
通讯员 江公宣
(文中青少年均为化名)
【作者】 申红洲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