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进设备较多、产线遭遇突发,中芯国际一季度收入不及预期
5月8日,国内晶圆代工巨头中芯国际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公司整体实现营业收入163.01亿元,同比增长29.4%;净利润13.56亿元,同比大涨166.5%,但收入未达指引预期,预计二季度收入环比下降4%到6%。
中芯国际联合CEO赵海军9日在一季报电话会议上表示,由于工厂生产性波动,一季度后半期平均销售单价下降,导致收入未能达到指引预期,这一影响将会延续到二季度。
赵海军表示,一方面由于公司厂务在年度维修时出现突发情况,影响了产品的工艺精度和成品率问题,另一方面公司一季度新进设备较多,在设备验证过程中,发现设备性能和工艺表现需要改进,导致产品良率波动。以上影响预计延续到未来四到五个月。作为单一事件,对公司而言实际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后续将产线晶圆交付提升至最高标准需要一定时间。
尽管产品均价下滑,中芯国际毛利率仍同比增长至22.5%,高于指引的19%至21%,主要得益于产品出货量的提升,一季度晶圆出货量同比增长27.7%,环比增长15.1%,带来规模效益,降低了成本。
总的来看,一季度晶圆营收占比95.2%,同比增加2.2个百分点,环比增加2.7个百分点。晶圆应用类型中,智能手机领域营收占比24.2%,同比下滑7个百分点,环比持平;电脑与平板领域营收占比17.3%,同比下滑0.2个百分点,环比下滑1.8个百分点;消费电子领域营收占比40.6%,同比增长了9.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了0.4个百分点;互联与可穿戴领域营收占比8.3%,同比下滑4.9个百分点,环比持平;工业与汽车领域营收占比9.6%,同比增长2.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4个百分点。
中芯国际表示,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大涨主要是由于晶圆销量上升、产品组合变化,使得营业收入同比增加所致。
赵海军表示,此前市场预计智能手机、电脑都会有很大成长,但今年5月份公司看到,手机的总出货量预计将得到修正,Q3可能出现客户备货目标的向下调整;PC产品销售平稳但缺乏大幅成长,下游备货情况已经差不多(完成);电视、平板电脑在内的面板整体供过于求。以上因素导致对代工行业形成价格下行压力。中芯国际将支持客户直面市场价格竞争,但不会以主动降价争取更大市场份额。
另外,从地区来看,中芯国际一季度中国区营收占比84.3%,同比增加2.7个百分点,但环比减少4.8个百分点;美国区营收占比12.6百分点,同比减少2.3百分点,但环比增加3.7百分点;欧亚区营收占比3.1%,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环比增加1.1百分点。
对于关税影响,赵海军表示,新的市场因素出现后,二季度基本面相比一季度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客户都在沉着应对,公司产能利用率继续保持饱满状态。公司已经看到各行业,包括工业与汽车领域触底反弹的积极信号,产业链在地化转换也继续走强,更多晶圆代工需求回流本土。关税加重战政策出台后,中芯国际进行内部测算,并与供应商、国内外客户做了深入交流,政府也与工业界密切沟通,结论是实际对行业的直接影响非常小,“影响小过一个百分点”。半导体代工行业,在采购层面可以吸收掉关税影响。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