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理论家们设想的中国世纪已到来?
美国《纽约时报》5月19日文章,原题:一个属于中国的世纪可能已经到来 多年来,理论家们一直在设想“中国世纪”的到来:届时,中国终将充分发挥巨大的经济和技术潜力,并围绕北京重塑全球力量。那个世纪或许已经来临。
美国政府面临的根本问题是目光短浅地专注于无关紧要的小冲突,却在与中国的更大角逐中败北。美政府正抡起“破坏球”砸向美国实力和创新支柱。中国的轨迹则截然不同。中国已在多个行业引领全球生产,包括钢铁、造船、电池、太阳能、电动汽车、无人机、5G 设备、消费电子产品、活性药物成分和高速列车。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占全球制造业的近一半。与此同时,北京也着眼赢得未来:中国宣布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将对量子计算和机器人等前沿技术进行长期投资,并增加公共研发预算。
中国取得的成就令人震撼。中国初创企业DeepSeek推出人工智能(AI)大模型时,许多美国人突然意识到中国在AI领域也能一较高下。其实,类似的时刻已屡见不鲜。中国电动汽车比亚迪在全球销量上超过特斯拉,正在世界多地建新厂;中国在药物研发方面正迎头赶上;2023年,中国新安装的工业机器人超过世界其他国家新安装量的总和。半导体曾是中国的软肋,但在华为取得的突破带动下,中国正打造自力更生的供应链。至关重要的是,中国在此类技术领域的实力正形成良性循环,多个相互关联领域的进步相互促进、相互提升。
美国需要认识到,无论关税还是其他贸易压力,都无法让中国放弃对其行之有效的经济模式,转而采用西方认可的产业和贸易政策。诚然,中国自身也面临一些挑战。多年来,怀疑论者一直预测中国经济将达到顶峰,随后必出现衰退,但每次都被证明是错的。中国体制能灵活调整、适时改变政策、调配资源,以服务于国家长远利益,其持久的韧性已毋庸置疑,即便自由市场倡导者也不得不承认这点。
美国政府一味沉迷于诸如关税之类的短期权宜之计,同时不断破坏其强盛的根基,这只会加速一个由中国主导的世界的到来。若两国目前发展趋势不变,中国最终可能会完全主导高端制造业,从汽车、芯片到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和商用飞机。AI霸主之争将不会在美中之间展开,而是在深圳和杭州这样的中国高科技城市之间进行。
中国未来将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技术和经济大国,全球各地的中国工厂将以中国为中心重新配置供应链。而美国可能沦为实力大减的国家。要避免这种严峻局面,就意味着美国现在就要做出政策选择:投资研发,支持学术和创新,与世界各国建立经济联系,营造对国际人才和资本具有吸引力的友好环境。然而,美国政府的做法在上述各个方面都背道而驰。本世纪究竟是属于中国还是美国,或许取决于美国自己,但改变方向的时间已所剩无几。(作者凯尔·陈,辛斌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