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重庆瞭望|让小个体迈出大步子

时间:2025-09-15 08:34:00

新重庆-重庆日报 付一晨

本月是第四届“全国个体工商户服务月”。一段时间以来,个体工商户的发展牵动人心。

国家层面部署密集。5月,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平台企业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座谈会;7月,《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规定》施行;前几天,《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指标》国家标准也正式制定发布。

个体工商户也不断萌芽生长。最近,广东、重庆等省市最新数据显示,当地个体工商户数量显著增长,且经营方式更灵活、覆盖领域更广泛。

个体户虽小,却串联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人间烟火,蕴含撬动国家经济活力与民生幸福的庞大动能。如何让这些小个体走稳走好,进而推动时代发展走出大步子?

9月5日,第四届“重庆市个体工商户服务月”启动仪式在九龙坡区举行。记者 周盈 摄/视觉重庆

从1980年,我国颁发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开始,迄今45载,中国个体经济经历过不同外部环境,面临过各类风险挑战,但始终呼应着时代需要,展现着发展韧劲。而眼下,个体工商户的全新发展态势,也值得我们仔细打量。

增长的数量,释放着良好信号、传递着市场信心。

近年来,提到个体工商户,一组数据反复出现:1亿多户的个体工商户带动着近3亿人的就业。他们的生产经营状况,关系社会稳定、民生福祉。

同时,近九成个体工商户分布在第三产业。这意味着,他们是老百姓最高频、最直接接触的消费窗口。提振信心、扩大内需等发展需要,都要靠他们作为现实依托。以这个逻辑回看,个体工商户数量的持续增长,恰是市场信心回暖的鲜明例证。

还要看到,个体工商户在各个领域持续涌现,亦是在书写普通人的追梦故事。这本身就是社会创新创业精神的“催化剂”,能进一步释放和传导市场活力。

跃升的质量,更让个体经济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市场瞬息万变,若只有数量的膨胀,那个体工商户们只会在低效内卷中停滞发展。而如今,许多个体工商户正是实现了发展质量跃升,才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

他们或传承传统工艺,叫响了市场认知度;或在文化创意等产业中寻得了发展天地;或经由“个转企”等方式实现了生产规模扩大、技术标准革新;或利用AI等数字化工具,靠几个人就建立工作室,在市场中四两拨千斤。 中国经济的发展质量,不只在于产业龙头的引领作用,还在于广大个体工商户的质效提升。上述变化已经生动言明——越来越多个体户,正不断跟上时代需要,迈向高质量发展。

工作人员为个体工商户解读“个转企”相关政策。曹永龙 摄/视觉重庆

但仍要看到,个体工商户的发展质效,不仅靠其内生动力,更仰赖外部环境。就目前来看,许多个体工商户依旧面临当前纾困与长远发展的问题。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深思:

他们的生存空间,如何守护?

现实中,从养老托幼、吃穿住行,到婚丧嫁娶、维修置物,个体工商户犹如经济生活的毛细血管,深度融入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支撑着社区运转。

但眼下,一些地方“一刀切”进行市容规划,把个体工商户的门头统一,一些小店因此失去了特色;一些地方的政策对“高端”“潮流”等业态开绿灯,却对基础的民生消费限制过多,许多个体户客源订单丢失严重。

他们的权益保障,如何落实?

仍有一些地方,或对政策贯彻不足,或对个体户设置政策门槛、存有歧视,让房租水电减免、税费优惠、金融支持等方面的政策成了“空头支票”,个体户没有获得感。

也有一些地方政策保障留有“真空地带”,如,一些一直在开展生产经营的个体户,因为没有租赁实体店面,就无法办理营业执照,甚至影响社保缴纳和公共服务获取。

也有许多地方对政策的普及和解释不够,一些好政策未能辐射至更广泛的个体户,成了“空中楼阁”。如,大量个体工商户对信用的认知较为朴素,往往集中于商业信誉,却对信用在获取金融支持、体现品牌价值等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国家近日出台的《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指标》,就直指这类问题。

他们的转型升级,如何助力?

能看到,各地扶持个体工商户的实践大量集中于提效和让利,但这两方面的支持存有天花板,如何在短期“补血”外推动个体户自我“造血”,是关键一步。

这需要畅通市场机制。眼下,许多平台企业成为个体工商户与市场接触的关键中介,平台的营销费抽成、收取佣金几何,不仅关系着个体经营者的存亡,更影响着诸多行业的健康运转。近几年曾风行过的“寻找3.5分餐厅”“让外卖员带吃饭”等网络热点,都说明了,个体工商户在平台的算法筛选逻辑下,面临较大生存压力。

也需要助力个体工商户自身变革。要看到,一些个体工商户虽满足“个转企”的硬件条件,但尚没有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逻辑,可能在“个转企”后遭受同业成熟企业降维打击,反而陷入经营窘境。

大足区智凤街道吾悦广场,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正为个体经营户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谭显全 摄/视觉重庆

秤砣虽小压千斤,助力个体工商户发展,需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帮助小个体实现大梦想。

要拿出精准帮扶的举措。

个体工商户量大面广,对其的帮扶不能“一招鲜吃遍天”,而是要力求精准有效。

经由品牌认知度、知识产权含金量、产品质量标准达成情况等,进行当下的“名特优新”量化评定,帮助经营者找到不足;也不能被数据限制思考,一些生存型的经营户可能业态新颖,市场认知度不高,不代表发展无力,而一些成长型、发展型的经营户,也面临着更高的成本压力,一步棋走错也可能“满盘皆输”。只有结合实际,精准判断经营者所需,才能让帮扶实现“精准滴灌”。

要做好资源对接的文章。

要将支持从外界接进来。重庆出台《关于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的若干措施》,允许个体工商户在划定区域和时段设置临时销售点、扩大外摆经营,并依法减免了相关费用。许多个体工商户因而享受到了主题市集、夜经济等新兴业态的赋能,进而涌现出了许多网络出圈的网红店铺,打开了重庆对外营销的小切口。

也要让个体工商户间连起来,形成品牌化的大声量。近年来,许多城市都在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其中浮现出的消费升级需求与民生服务需要,对个体户而言也是发展机遇,比如厦门家政服务业,走出了“擦玻璃、带孩子”的单一服务,扩展出宠物寄养、接送陪诊、房间收纳、上门做饭等全链条消费场景,而满足这些需求的,常常是经社区连接在一起的个体工商户。

要给予小个体更多安心成长的空间。

个体工商户有鲜明的脆弱性,最怕揠苗助长、赶鸭子上架。具体到当下来看,各地个体工商户面临不同的区域市场、存在不同的发展节奏,地方更要摒弃急功近利的错误政绩观,给小个体更多安心成长的空间。

如,可针对个体工商户实行个性化税收服务措施,帮助其减缓经营压力,也要在“个转企”工作中设计一些试点试验的空间,让企业有准备地理性转型。

值得重申的是,个体工商户面临的难题,是当前经济生活和民生一线最直接、最基本的难题。对其的关注,急不得更慢不得,再多也不嫌多,再细也不嫌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