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 多退两万抽成五千!代理退保黑产揭秘
“退回90%,来一个帮一个”“八年人寿退保成功,只因为我用了这个方法!”社交平台上,不少讲述如何退回保费的分享内容点击量很高。当有人在评论区询问具体经验时,发布者往往会要求转为私下联系。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以“维权”为名的退保代理人,为了赚取佣金,诋毁保险产品、罔顾合同约定,声称可帮投保人退回较高比例的保费。不仅扰乱金融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陷阱。

代理退保——多退两万抽成五千
退保,即注销保险单。顾名思义,保险合同签约后,投保人不想继续参保,要终止合同、拿回保费。通常情况下,保险公司规定投保后有十天的“犹豫期”,在此期间内退保,保险公司会扣除工本费后退还全部保费。
不过,当犹豫期结束,按照合同约定就只能退回现金价值部分,相较已缴纳的保费,往往要大打折扣。由此,一些人以“维权”为名,称可帮助参保者讨回更高比例的保费,其实就是做的代理退保生意。
记者通过私信沟通,添加了数位代理微信。“陕西客户退款90%、北京客户退款100%……”他们的朋友圈不断发布全国各地“成功维权”案例,配合醒目的“喜报”“捷报”字眼,以及“不要让你的保单成为一张废纸”等口号,仿佛买了的保险,最大价值就是退掉。
联系过程中,代理们的关注点比较一致,侧重盘问记者手中的保单情况。如哪家公司、险种、交了几年等,以及有无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进行投诉、有无找过第三方平台帮忙操作,此前投保时,业务员有无赠送过烟酒礼品,或给予现金返还等问题。
记者声称已参保4年,保费缴了近5万元。代理均称“没问题”,由他们退保,可拿回保费的75%至95%。若决定操作,需缴纳数百元不等的定金,然后提供身份证正反面、电话号码、保单号、地区等信息。“我们会根据保单情况制定一套维权方案,你只要配合法务就行,全程不用自己跑保险公司,退费流程为1-2个月。”
待完成退费,记者还需向代理支付一笔佣金。具体为实际退回的金额,减去按合同本身退费能拿到的金额,所得差价的一定比例,有的收取25%,有的收取30%。例如记者的5万元保单,若按合同退2万元,找“代理”退4万元,则需支付2万元差价的25%或30%,即五六千元佣金。
“维权”技巧——放大瑕疵投诉威胁
退保代理宣称能拿回更多的钱,其间有什么技巧?面对记者询问,代理们讳莫如深,反复称“法务都是专业的,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公司高价聘请的法务,处理过任意险种大大小小的保单,接您的单,保证百分百办成。”
而在某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徐娜(化名)看来,所谓的“维权技巧”并不复杂,核心只有一条——放大保险业务员的工作瑕疵,对保险公司进行投诉威胁。
保险多种多样,但据徐娜观察,代理退保的高发类型为一交数十年的长期保险。她以某项缴纳20年保费的重疾险为例,客户交了第一年乃至前几年的保费后,保险公司需将运营成本、发放给业务员的佣金等先行扣除,而业务员的首年佣金又会比较高。“假如交了三年保费就退保,可能连第一年的钱都拿不回来。”
这是各保险公司包括国际上的通行做法,符合保险精算原理,签订合同时,也会以附件形式清晰列出哪年退保能拿回多少钱,即“现金价值”。可理解成,这款保险在当年值多少钱。“长期险还没有交到年头,尤其前几年就退保的话,能拿回的钱确实特别少。”
由此,衍生出代理退保的黑产链条,目的是将保费尽量多地退回,从中赚取佣金。徐娜坦言,做类似生意的代理大多就是从业内出去的,“觉得保险不好做,又比较了解怎样钻空子。”她举例,业务员可能在卖保险时承诺,会将自己的佣金分一部分给客户。“假设在与客户的微信交流里说了‘返佣’,代理就可以拿着这个‘证据’去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投诉,说业务员违规,达到全额退款的目的。”
记者注意到,一些代理甚至宣称,没有“证据”也能退,这又如何理解呢?四川明炬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邢连超分析,类似说法可能是一种欺骗或噱头。“并不是每个业务员的操作都能找到违规点,这样宣称可以让想退费的人都来找他。人越多,找到有违规点的可能性就越大,再选择性接单。”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唐世宣律师表示,以往和保险公司沟通时了解到,代理退保者可能会通过一些渠道的压力,给保险公司造成负面影响。“保险公司综合评估一下,觉得消除舆论影响成本太高,可能就会给退了。”
暗藏隐患——保费上涨或被拒保
除了扰乱金融秩序,对消费者而言,贸然退保也会导致自身权益受到影响。
“这种人特别损!”保险从业者白女士直言不讳,从事退保黑产的代理者,会为了赚取佣金,诱导客户去退保。“之前的老单子,无论是存钱的还是保障的都还不错,但有些人就是想赚钱,各种馊主意都出来了。”她告诉记者,有的客户可能没有考虑清楚,觉得保单作用不大,不如退掉。“尤其上了岁数的、不太懂的,最容易被忽悠。”
邢连超提醒消费者,一些退保代理为了自身业务,可能会隐瞒事实、夸大宣传,引诱人们办理退费。“即便是全额退回来,对老百姓来说,还是存在很大损失。”他分析,退费之后,保险公司的义务随之解除,后续的保障也没有了。而投保人此后若想再次购买保险,会面临保费上涨甚至被拒保的困境。
徐娜解释,长期类的保险如寿险,同样保额下,通常年龄越大保费越贵。“比如30岁这一年投保重疾险,往后每年的保费都按30岁那年的费用去交,是恒定的。如果40岁的时候再买,肯定是要贵的。”此外,保险公司还会将一些状况下的退保者录入系统,综合分析,可能会拒绝为有过某些记录的人员再次承保。
这些隐患,退保代理自然是只字不提。甚至当记者询问,以后若再购买保险,是否会有相关记录、是否会价格更高等,也一概回复“不会的”。
打击整治——勿成敲诈勒索“帮凶”
除经济利益外,投保人将自身情况“和盘托出”,委托给退保代理操作,可能还会遭遇信息泄露甚至涉刑风险。
“一些黑产团伙,利用客户信息或伪造证据,或用一些负面影响,向保险公司‘施压’,迫使对方不得不做出让步,构成了敲诈勒索行为。”唐世宣称,投保人因授权给代理,让他们去交涉,便很难左右事情的走向。其间对方可能无所不用其极,作为委托人,也可能会有涉刑风险。
2023年5月,全国首例以“敲诈勒索罪”公诉案件判决的“代理退保”黑产案件引发社会关注。该案中,不法人员借助网络平台发布“可办理全额退保”等信息,诱导投保人委托退保。以杜撰、虚增保险公司违规行为的方式编写投诉信,向监管部门恶意投诉,令保险公司被迫损失13万余元。最终6名涉“代理退保”黑产不法人员因“敲诈勒索罪”,被判处拘役5个月(缓期8个月)到有期徒刑3年10个月不等的刑罚,并处罚金。
基于“代理退保”黑产的种种危害,近年来,多地监管部门发布相关文件,联合整治“代理退保”乱象。去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曾发布《关于警惕涉金融领域“代理维权”风险的提示》,更警醒消费者提防财产损失、信息泄露、法律责任等风险。“不法分子诱导消费者采用涉嫌违法违规的手段进行维权,甚至被诱导参与非法集资等,消费者一旦听信教唆,可能被卷入报假警、伪造证据资料、敲诈勒索等违法违规行为。”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魏婧
流程编辑:u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