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物呛咳的急救指南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晓敏 实习生 王世珂 通讯员 赵蕴卿
1岁婴儿乐乐(化名)被一颗1.5厘米长的完整西瓜子卡入气管,家长立即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但仅排出少量黏液。患儿随即出现喉鸣音、活动后声音嘶哑、呼吸急促,严重时口唇紫绀,紧急至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呼吸内科。
小儿呼吸内科二病区副主任朱志杰接诊后,判断为“主气管异物”。朱志杰根据胸部CT判断西瓜子纵向卡在幼儿主气管内,虽暂留一丝通气缝隙,但随时可能局部刺激加重黏膜水肿,或者转为横向嵌顿引发窒息,致死、致残的风险极大,必须尽快手术。
手术团队在支气管镜下精准锁定异物,采用"旋转松动法"巧妙解除嵌顿,仅用20分钟成功取出完整西瓜子,术后患儿呼吸即刻平稳。
发生了气道异物,应该如何处理?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呼吸内科主任张艳丽指出,第一步先评估气道异物阻塞程度,根据阻塞程度采取对应措施。如果能呼吸、能咳嗽,会说话或大声喊叫,吸气时可发出高调的鸣音,则是轻度窒息,建议不进行干预措施,大一点的孩子鼓励孩子用力咳嗽以清除堵塞物,持续监护直到异物咳出或安全抵达医院救援;如果不能发声、不能咳嗽、不能呼吸,出现恐慌,双手抓住喉咙,伴颜面胀红甚至发青发紫,进而意识丧失,提示异物卡喉或完全气道阻塞,则是严重窒息,必须立即拔打120,启动院前急救,海姆立克救援法,心脏骤停者需要心肺复苏。
海姆立克急救适用于1岁以上清醒且能站立的儿童。施救者站于患者身后,患者处于前倾位,嘴巴张开。定位在脐上两横指(剪刀);一手握拳(石头)以大拇指与食指侧置于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置于拳头上并握紧(布),双手急速向内上方冲击压迫腹部,快速冲击,约每秒1次,力量要适中。
背部拍击联合胸部冲击法适用于1岁以下婴儿。一手置于婴儿颈背部,另一手置于婴儿颈胸部;先将婴儿趴在大人前臂,依靠在操作者的大腿上,头部稍向下前倾。在其背部两肩胛骨间用掌根部拍背5次,用食指和中指按压胸骨下半段5次。
张艳丽提醒家长,在实施施救同时拨打120,送往附近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日常生活中,注意物品存放,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不要给他们玩含有小零件、小珠子的玩具,教育孩子不要将小物件放入口中、鼻腔或耳朵内。另外,避免给3岁以下儿童喂食坚果、果冻等容易引起窒息的食物。让孩子养成安静进食的习惯,避免在玩耍、哭闹、嬉笑或奔跑时吃东西。进食时要细嚼慢咽,需要家长监督和提醒。
健康知识多一点(123)栏目由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指导 河南省健康中原服务保障中心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