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高质量发展看山西国企:华阳集团全链条攻坚,擦亮“阳优”品牌

时间:2025-08-19 17:32:00

今年以来,全国煤炭市场延续供大于求态势,行业整体效益下滑,煤质成为抵御市场波动、稳住经营基本盘的核心抓手。与此同时,华阳集团各矿井下地质赋存条件日趋复杂,煤层灰分升高、构造矸石占比明显增加等问题集中显现,给煤质保障带来挑战。这一背景下,如何突破内外困境、实现煤质提升,成为关键课题。

笔者从选煤质量管理中心了解到,1至6月,华阳集团在煤层灰分同比升高0.52%的情况下,原煤灰分同比降低0.53%,末煤发热量年度累计完成5279大卡,比计划提高62大卡,同比提高117大卡。日前,笔者深入基层,了解各单位是如何实现煤质逆势提升、擦亮“阳优”品牌的。

源头把控

从井下强化煤质管理

“矸石含量是影响煤质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煤炭中的无机杂质,矸石会增加煤的灰分,降低发热量,从而影响商品煤质量和售价。”选煤质量管理中心煤质室主管杨怀杰说,“井下设计是煤质管控的第一步,科学的设计加上标准化工艺可以为‘多出煤、少出矸’打下坚实基础。”

△一矿采煤工作面。

上半年,选煤质量管理中心联合生产、机电等业务部门积极研究制定合理避让大型构造、调整工作面设计、配备薄煤层装备、安装除铁器等措施,累计开展井下煤质动态督查352次,开展煤层质量、入厂原煤质量、末原煤质量、矸中带煤等质量抽检3079次,将影响煤质的问题纳入半年煤质管理标准化评分考核,并积极督促整改,推动井下煤质标准化提档升级。

地质测量部地质室主任杨智华介绍:“今年,我们共探测出20个大型构造,其中7个构造所在工作面已经调整了采掘设计方案,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采出矸石。”

△二矿综放工作面。

不过,我们也了解到,上半年华阳集团部分矿井因井下煤质管控标准、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原煤质量较差。具体表现为:井下掘进、巷修矸石未实现分装分运,存在井下煤质管控标准化程度不高、部门协调联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那么,各矿“手握”煤层地质数据,怎样施策才能保障煤质呢?

7月23日上午,笔者走进平舒公司调度指挥中心看到,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上,不同颜色标识的煤层如地层切片般层次分明,视频监控中采煤机、刮板输送机等设备协同联动,一块块煤炭通过井下胶带输送机送至地面。

△平舒公司选煤厂集控调度室调度员精准协调洗选工艺参数。

6月份以来,平舒公司井下回采工作面构造较多,8120工作面煤层薄,且有一层由黑色砂质泥岩组成的伪顶,加上掘进岩巷进尺比例大,造成原煤灰分高,商品煤发热量明显下降。平舒公司选煤厂主管王浩告诉我们:“平舒利用斜井提升8120工作面的原煤及掘进矸石,储存至储煤场单独销售,这样可以充分利用8号原煤硫低的售价优势,也避免高灰8号原煤进入洗选系统,影响末煤发热量,既保证了入洗原煤的煤质,又提高了综合效益。”

对于煤质源头把控,开元公司同样作出很多努力。据了解,该公司9703工作面分9号上、9号下两个煤层,随着采掘的深入,后半段煤层出现分岔,上煤层日趋变薄的同时,夹矸越来越厚,从经济效益考量,开元公司将工作重心放在煤层较厚的下煤层,有效减少矸石开采,保障了煤质。

我们还得知,今年以来各矿井下生产条件都不太理想,在优化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各矿也更加注重井下采掘工艺管理。

△采制样工正在进行筛分试验。

新景公司综采二队队长郗校东介绍,为了保障煤质,他们做了很多工作,比如通过不断优化放顶煤工艺,减少矸石排放;通过严格机头机尾割煤工艺,减少铁网等杂物落入原煤中;通过控制井下喷水量,避免原煤含水量过高影响洗选。

据了解,今年以来,新景公司还将安监员纳入煤质管控系统,充分发挥安监员24小时现场盯头盯面的管理优势,进一步加强源头煤质管控。

中端治理

在洗选过程中提升煤质

如果说井下是煤质管控的源头,那么洗选就是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在洗选加工阶段,生产的煤炭通过运输皮带进入洗选系统后,经过不同设备和工艺,最终进入不同产品仓。这个环节是“出好煤、出精煤”的重头戏。

“面对近年来严峻的市场环境,华阳集团积极推进‘全入洗、精品煤’战略,实施选煤厂技改,实现煤炭全入洗,进一步提升商品煤‘含金量’。一矿、二矿、新景、开元选煤厂技改工程和七元新建选煤厂项目已于去年年底完工,平舒选煤厂技改项目和泊里新建选煤厂预计今年年底完工。”选煤质量管理中心选煤室主任李威说。

△一矿选煤厂重介二队洗选车间。

在一矿选煤厂重介二队洗选车间,笔者看到的是干净整齐的车间、高效运转的智能化设备和井然有序的生产流程。“戴上安全帽,我们进车间走走。”华阳一矿重介二队党支部书记岳军带着我们深入车间,“你看,那是新增的螺旋分选机,这次技改,增加了很多新设备,优化了很多工艺,这些新设备体型更大,相应的参数压力、入洗量、流量等都有提升。”

“今年以来,一矿铁路、公路运输末煤发热量均在5500大卡以上。”华阳一矿选煤厂副厂长史义怀介绍。

具体怎么做?岳军说:“在工艺管控过程中,加强检测的频次和进度,提高入洗前后灰分、介质损耗、产品带介等数据检测准确度,及时调整设备参数的同时,加强现场设备检查维护,减少设备故障率,从而确保系统正常运行,最终实现产品质量达标。此外,由于原煤质量较差,我们今年原煤的入洗量较先前提高约60%,确保煤质提升。”

新景公司重介二队班组长孙勇说:“新的洗选设备对职工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洗选过程中,职工需要根据洗选的效果及时调整参数,所以对职工进行了专项培训,通过老带新、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努力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洗选队伍。”

△新景公司洗煤厂末煤车间职工观察磁选机运行状态。

新景公司洗煤厂副厂长梁起鹏说:“在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上半年,新景公司末煤发热量同比提高349大卡。”

走访发现,各矿选煤厂可以独立完成灰分、全水分、硫分、挥发分等多重指标的检测,用以指导实际生产,但最终对接市场的指标数值需要送到选煤质量管理中心设置的实验室进行检测。

选煤质量管理中心中心实验室主管薛永妍介绍:“选煤质量管理中心所属中心实验室、一矿站、二矿站、新景站、开元站、平舒站和天成站等7个CNAS国家认可实验室,硬件条件、管理水平及检测能力持续达到国内、国际相关标准。生产过程检测可以精准分析各项煤质指标,为洗选工艺参数的调整提供数据支撑,商品煤检测可为贸易结算提供权威依据。”

终端发力

在运销中筑牢品牌根基

企业初步生产的是产品,提供给用户的才是商品。如何将质量优势转化为品牌价值,成为集团煤质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如果说洗选是提质关键,那么精准配煤就是提升价值的临门一脚。合理配采和配洗,可以生产出灰分、硫分符合要求的商品煤,有利于保证原煤质量的稳定,提升经济效益。那么,怎么才能配出市场满意的产品呢?

△天成公司煤炭外运装车作业。

华阳一矿结合市场需求和井下原煤生产情况,建立高效信息共享机制,不断优化销售和生产环节,确保煤炭产得出、销得快、质量优。优化配煤技术,将末煤、煤矸石、二矿中煤按比例配成热值3200大卡的配电煤,赢得市场客户广泛青睐,成为提高销售业绩的重要支撑。

天成公司依托成熟的“方案化销售”体系,创新推出“菜单式供应”服务,将煤炭销售理念转化为实际解决方案。在采购环节,公司建立了系统化的“储运提报-市场采购-经营定价”闭环流程,确保采购运作低成本、高效率,保障生产供应稳定。在储煤场管理方面,采用“分堆存放、动态调配”的标准化模式,借助配煤机实现计算机精准计量,并按照客户指标进行煤种混合加工,形成类似“中央厨房”的精细化运作体系,成为灵活响应客户需求的关键支撑。

△天成公司煤炭采样作业。

选煤质量管理中心对用户建立“一户一档”,认真进行质量分析,通过纵向、横向对比分析,有效降低误差,获得市场用户认可的同时,主动走访及处理用户质量反馈问题,聚焦检测误差难题,通过现场技术交流、建立数据比对机制、定期开展实验室间比对实验等措施,与用户共促数据精准化,减少检测争议,擦亮“阳优”品牌。

煤质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设计、建设、开采、运输、洗选、储存、装运、售后服务等全过程。从井下地质构造的精准研判,到洗选参数的智能化调控,再到实验室国际标准的精准对标,集团煤质提升的实践揭示了一个深刻命题: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唯有将源头管控、工艺革新、标准引领“三链融合”,方能锻造出持久竞争力。

文 / 李东臻 通讯员 杨子旗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