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文明“打野”,不负春光

时间:2025-04-14 18:33:00

戴先任

随着成都天气回暖,许多市民纷纷走出家门,前往城郊徒步、爬山,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还不时摘下些野菜尝尝鲜。记者注意到,社交媒体上,各种“打野”攻略层出不穷,分享着探寻野趣的乐趣。然而,这一行为也引起了当地村民的不满,因为一些游客在采摘时不加区分,误采了村民的农作物,给村民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4月13日封面新闻)

人间最美四月天,又到了最适合户外活动的春季。久居城市的市民喜欢在周末到农村体验一下田园情趣,一些农村人习以为常的农村景象,成了城市游客争先恐后打卡的网红打卡点。乡村旅游、“打野”等越来越火,但一些行为逾越文明底线,有些过火。

此次报道中,多位种植户辛苦培育的经济价值较高的药材也遭到破坏,部分地块的经济损失已超千元。此前,还有游客为了拍“网红树”踩坏了农户的小麦。诸如偷挖竹笋、偷盗树苗、乱扔垃圾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不文明“打野”,不仅损害了农户的财产权益,破坏了美丽的乡村环境,也潜藏着安全风险,如一些农作物可能打了农药,如果被游客采摘误食,将危及生命健康。另外,盲目采食不熟悉的野菜,可能发生中毒,同样可能给游客自身带来安全风险。

“打野”不能撒野。游客不能把农村、野外当成可以肆意撒野的地方,而要文明旅游。遏制不文明“打野”等乱象,需要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担起责任,一方面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制作警示标牌、横幅等,引导文明旅游。另一方面,加大治理力度,比如对游客喜欢“打野”的“网红点”加强巡查,对不文明行为采取罚款等措施进行惩罚,责令故意损毁农作物者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将屡教不改的不文明游客纳入旅游黑名单等。

规范游客“打野”行为,有堵还要有疏。我们要看到,乡村旅游还存在短板,要进一步建设农村排污、垃圾处理设施,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让乡村旅游既能安放市民的乡愁,也能促进农户增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欢迎投稿】

长沙晚报时评征稿,论时事热点,评社会万象。激浊扬清,扶正祛邪。择优刊发,优稿优酬。投稿邮箱:cswbpl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