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族英雄彭雪枫

抗日民族英雄彭雪枫

彭雪枫像 河南省镇平县彭雪枫纪念馆供图
彭雪枫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1907年生于河南省镇平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北京南苑农民暴动。后在北京、天津、烟台等地从事秘密革命活动。1930年初到上海中共中央军委工作。5月被派到苏区,历任红军大队政治委员、纵队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江西军区政治委员、红军大学政治委员和中革军委第1局局长等职,参加了长沙、吉安、赣州、漳州、水口等战役战斗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多次担任先锋部队的指挥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中革军委第1野战纵队第1梯队队长、红3军团第5师师长,1935年2月部队缩编后任红3军团第13团团长。9月任陕甘支队第2纵队司令员。到陕北后任红1军团第4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直罗镇、东征等战役。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彭雪枫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1938年春调赴河南确山竹沟,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组织训练抗日武装。同年9月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挺进豫东敌后,广泛发动群众,壮大抗日武装。尔后东进,领导开辟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任中共豫皖苏边区委员会书记。后任新四军第6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八路军第4纵队司令员。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淮北军区司令员,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艰苦斗争,先后取得1942年冬季淮北反“扫荡”和1943年3月山子头战役的胜利。这期间他亲自编写《游击战术》、《战略战术讲授提纲》等教材,经常到抗日军政大学第4分校给学员们授课,并主持创办了骑兵团、拂晓剧团和《拂晓报》。1944年8月,彭雪枫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向河南敌后进军的指示,指挥所部进行西进战役。9月11日在河南夏邑八里庄指挥作战时牺牲,时年37岁。
彭雪枫投身革命20年,出生入死,战功卓著,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好榜样”。2009年,彭雪枫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来源:《求是》20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