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我标准!南海区养老助餐服务“双标”正式发布
日前,南海区两项养老助餐团体标准《 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建设规范》(T/FNASS 61-2025)《老年助餐服务规范》(T/FNASS 62-2025)同时发布,标志着南海区老年助餐服务迈入标准化、专业化新阶段。
这两个标准由南海区民政局提出,南海区市场监管局进行技术指导,联合推动佛山市南海区养老服务业协会牵头,组织春晖社会工作中心、区食品行业协会、银迅信息公司、南海轩宝餐饮公司、青农食品公司等龙头企业制定。随着两项标准实施与持续优化,将推动全区加快构建“一中心+多站点”的助餐服务网络,实现老年人“不出社区、15分钟可达”的便捷目标,为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双标”发布现场
不仅是“一顿饭”,更是温暖与关怀
民以食为天,老年助餐服务是需求量最大的养老服务。老年助餐服务更是养老服务的关键一环,不仅关乎老年人的营养健康,更承载着社会对长者的关爱与尊重。南海区通过规范助餐场所建设标准、服务流程及安全保障,全面提升助餐服务的“温度”与“品质”。目前,全区已建成社区幸福院292家、助餐服务点151个,未来将依托新标准进一步优化布局,确保老年人吃得安全、营养、舒心,真正实现“吃在嘴里,暖在心里”。
标准引领,护航“舌尖上的幸福”
1、设施建设规范化:明确助餐场所15分钟服务圈目标、选址原则、功能分区与适老化改造、设施配备和资源整合与服务网络,打造安全、便利的用餐空间。
2 、服务流程精细化:从服务保障、服务提供模式、餐品设计、评价与改进、全链条规范管理五大方面,保障食品安全与营养均衡,注重人文关怀,满足个性化需求。
下一步,南海将持续以标准化建设推动养老服务升级,培育更多具有南海特色的民生服务项目,以标准赋能银发经济,擦亮南海品质名片。
标准解读
《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建设规范》本文件规定了老年助餐服务场所的设立原则和服务场所建设要求。该标准围绕构建15分钟助餐服务圈目标,规范三类服务模式建设:长者饭堂(≥100㎡)、长者取餐点(≥25㎡)和长者幸福餐桌(10-50人规模)。选址遵循便民原则,优先利用闲置公产,要求首层或电梯可达,远离污染源25米以上。功能分区需满足配餐、就餐、卫生等基础需求,重点强化适老化改造:出入口无障碍化、防滑地面、圆角桌椅、紧急呼叫系统、适老餐具等安全保障。设施配置需符合消防规范,安装监控设备,配备便民设施如老花镜、医药箱,鼓励智能送餐及无接触支付。通过"一中心+多站点"模式整合社会资源,建立覆盖城乡的助餐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的就餐环境。
《老年助餐服务规范》标准内容解读:本文件规定了老年助餐服务的服务保障、服务提供和服务评价与改进的要求。该规范以保障老年人安全、营养、便捷就餐为核心,构建全流程服务标准体系。服务保障强调合规运营,要求服务主体依法登记、持证经营,人员须持健康证并接受适老化服务培训,设施设备符合食品接触材料国标,送餐车辆专用化并定期消毒。服务提供细化三类模式:集中就餐提出分餐安全、协助行动不便老人;上门送餐专人专送、全程密封防污染;定点取餐需封签保温、核验时效。餐品设计注重适老需求,少油盐、软烂易消化,针对慢病提供标签化特需餐,价格实行差异化补贴。评价改进要求每年自评及满意度调查,覆盖餐品质量、服务时效、环境等关键指标,建立投诉整改机制,形成服务闭环。通过全链条规范管理,推动助餐服务安全化、专业化、人性化。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星云
通讯员:刘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