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人民银行通化市分行创新开展“金桥行动”“提级引领+直达贯通” 构建县域金融管理与服务新格局

时间:2025-08-14 19:46:00

为深入贯彻落实金融为民理念,进一步优化县域金融管理与服务,人民银行通化市分行锚定基层央行法定职责与核心职能,立足新形势下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创新开展县域金融管理与服务“金桥行动”,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具体要求,细化任务分解,定期梳理县域金融履职重点,倒排工期、责任到人、清单化推进,依托一套工作机制实现“市对县”提级服务,推行“N”项直达举措确保县域金融管理与服务全覆盖,实现县域金融管理与服务“有人问”“有人管”“有措施”“有成效”,架起通化市分行与县域的金融管理与服务“金桥”,推动县域金融治理高质量发展。

一、依托一套工作机制实现“市对县”提级服务

县(市)级支行撤销后,依托《通化市分行党委委员联系县域金融服务工作机制》,将市级治理资源与县域发展需求深度对接,实现层级联动、效能跃升。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现能级跃升。通化市分行始终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党委注重发挥“头雁领航”作用,提高站位定方向,持续将新形势下县域金融管理与服务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抓谋划、抓部署、抓落实。一是落实党委会“第一议题”学习制度,第一时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领会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核心要义,及时跟进学习总行、省分行关于县域经济金融发展的最新政策和要求,进一步提高决策能力和水平。二是深入分析形势任务。机构改革以来面对职能重构下的深层挑战与使命,通化市分行凝心聚力在职责梳理衔接、业务流程重塑、服务效能提升上下功夫。召开党委会7次研究各条线业务移交工作,稳妥有序完成业务移交。组建县域金融管理与服务工作专班,对业务操作、政策宣传解读、系统应用维护、监督检查考核等工作分层分类进行指导,精准制定机制重建工作方案,确定五方面21项工作内容,全力保障金融服务不断档。三是成立县域金融服务工作委员会。在县域金融管理与服务工作专班基础上整合资源、提升层级成立县域金融服务工作委员会,承担县域履职综合协调、牵头抓总职能。召开委员会会议强化金融运行形势研判,研究并协调解决县域金融管理与服务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推动构建与县域的金融生态共建、风险防范等8项金融管理与服务联席机制,签订存款保险联动宣传等多项协议。四是夯实基层发展根基。通化市分行始终将集安营业管理部建设作为夯实基层基础、激活县域经济发展动能的关键抓手,推动党建工作与边境金融服务、口岸经济发展、跨境金融管理深度融合,打造“最美边塞党旗红”特色党建品牌。出台《通化市分行深入推进集安营业管理部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并高质高效落实,为县域金融管理与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强效保障。

(二)加强人才支撑,打牢智力基础。通化市分行立足四个维度,以干部队伍建设为坚实依托,提升县域金融管理与服务势能。一是人员岗位调整向对外履职部门倾斜。着力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选拔任用科级领导干部35人,机关副科级领导干部平均年龄由48周岁降至42周岁。其中,有4名正科级领导干部、14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在对外履职部门任职。二是新入职公务员向对外履职部门倾斜。近两年招录的11人中有10人到对外履职部门任职。三是高学历人才向对外履职部门倾斜。在对外履职部门优先配置研究生学历人员,占研究生人员总数63%,对外履职力量更加强劲。四是增强营业管理部力量。选派1名科级领导干部到集安营业管理部担任主要负责人,在集安营业管理部选拔任用1名副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中层干部正、副职各1名,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在集安营业管理部推荐9名晋升四级主任科员人选,持续夯实营业管理部干部队伍建设基础。通过与通化市团委、集安市团委沟通协调,成功为集安营业管理部引入2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青年志愿者,为集安营业管理部注入青春活力、赋能发展。

(三)加强沟通协作,实现共促多赢。通化市分行与县域政府正式签订“县域金融管理与服务工作合作备忘录”,明确“5大类33条”职责事项,为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以及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政策支撑。从11个部门抽调政治素质高、业务熟练、作风扎实的干部成立县域专线联络工作组,与县域重点部门、金融机构保持常态化沟通联系,促进县域经济金融体系的良性互动与协同发展。人民银行党委委员作为落实“金桥行动”联系各县域政府的责任领导,赴5个县(市)开展走访,5个县(市)政府积极响应,其中柳河县副县长专程到通化市分行问计于行,现场就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降低融资成本、优化信贷结构、地方政府化债、清理欠款等工作互通政策信息、商讨解决路径,为“金桥行动”各项任务措施的进一步推进、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深入贯彻落实《通化市分行党委委员联系县域金融服务机制》等“市县一体化”常态联络机制的基础上,2024年以来,党委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县(市)召开县域金融管理与服务合作机制座谈会、专项工作推进会、专题任务调研会35次,积极发挥政府组织协调优势和人民银行金融管理服务专业优势,就构建货币政策宣传贯彻、经济信息共享、县域金融监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主动了解各县域政府金融诉求,将精准建议化作及时雨滋润县域经济发展根基。

二、推行“N项直达”举措,确保金融管理与服务全覆盖

(一)政策支持直达快享。通化市分行紧扣“金融五篇大文章”规划,坚持适度宽松的政策导向,以“瞬时传递、深度解读、高效触达”第一时间向县(市)政府精准传导政策要旨,并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县域有效渗透政策内涵。深入县(市)汇聚相关政府部门、多家金融机构组织召开一揽子货币政策座谈会,搭建高效沟通平台,精准对接需求,引导更多资源向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等领域汇集。搭建“政、商、银、企”融资服务平台,推动开展“政银企”对接会,开展“一对一”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精准度和有效性。2025年1—6月,辖区民营企业贷款余额448.6亿元,同比增长3.6%,完成建设、改造民营企业社区金融服务站3个,开展宣传活动11次,已为5家企业成功融资3090万元。建立专员对接机制为县域企业群众提供政策咨询与业务指导,统筹银行机构资源宣传惠企利民优惠政策,2025年上半年,累计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支付手续费3,698.55万元,惠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6.7万户。

(二)资金活水精准滴灌。结合县域发展规划和资源禀赋,深化拓展金融支持“一县一业”发展专项行动。针对集安市和通化县的人参产业、柳河县和辉南县的肉牛产业,深入开展走访对接4次,加大宣传力度,实施跟踪观察、动态管理模式。2025年1—6月,集安市人参产业贷款余额23.3亿元,同比增长5.62%;通化县人参产业贷款余额23.3亿元,同比增长1.01%。辖区县域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86.15亿元,同比增长5.3%;县域涉农贷款余额348.52亿元,同比增长12.72%。指导辖区银行机构持续优化边境地区金融服务,在集安市累计开展融资对接活动986次,达成融资意向5.9亿元。推动农业银行通化分行在集安市发放全国农行系统首笔“惠农e贷·固边贷”,累计发放8笔,金额175.5万元,年化利率低至3.6%。

(三)数据要素融通共享。对接县域政府层面,搭建并持续优化“金融统计数据发布平台”,打破县域政府部门获取金融数据壁垒,同时满足县域政府部门反向传输政策报告、金融数据的需求,构建“数据共享—政策反馈—业务协同”的闭环生态,提升金融数据服务县域经济的精准性与协同性。2025年1—6月,借助该平台为15家县域政府部门提供91次共计4000余条数据信息,接收反馈材料2次,为决策分析提供详实数据支撑,金融数据服务效能再上新台阶。对接县域金融机构层面,与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签订县级数据共享协议,与4家县域地方法人机构签订数据共享协议。2025年1—6月,累计为县域金融机构提供数据70余次。

(四)服务触角下沉扎根。依托助农取款服务点,打造集征信宣传、现金服务、农村支付服务、国债下乡、存款保险宣传等为一体的县域普惠金融服务站,形成立体化县域金融服务格局,金融服务村级行政区覆盖率达100%。联手工商银行梅河口支行创新设立吉林省首个县域“外汇业务咨询服务窗口”,联手中国银行集安市支行设立全省首个“县域旅游外汇服务示范点”,并选取11家县域银行网点建设为“县域银行外汇服务直联点”,以“点”带面强化县域外汇服务供给,打造通化市涉外旅游外汇服务便利化品牌高地。直联点自成立以来,办理业务2000余笔,受理外汇业务咨询300余人次。开辟防汛资金调拨绿色通道,建立抗灾救灾资金拨付即来即办机制,确保特事特办、即到即付。协调组织辖内各级国库,7*24小时拨付防汛资金,截至2025年7月末,累计拨付防汛资金92笔,共计826.34万元。以农业银行梅河口支行为载体建成综合性现金服务中心,累计为同业开户金融机构调配现金1000余万元,其中小面额人民币130余万元,有效缓解网点“找零难”问题。全面完成辖区7个县域货币鉴定中心标准化建设,实现覆盖率100%,同时将其作为县域“首兑负责制”最终办结机构,累计鉴定并兑换特殊残损人民币3笔,金额0.89万元,同比增长超过13.4%,服务能力实现“从有到优”的跨越。

(五)监管效能有力发挥。通化市分行以系统性思维筑牢金融监管防线,以多维协同机制释放监管效能,为县域金融生态的稳健运行构筑坚实屏障。探索建立县域金融监管合作和金融信息共享制度,横向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通化监管分局深化联动,纵向与县域监管支局加强沟通,通过县域信息共享、政策联动、消保合作、风险防控等机制,推动县域监管协作向制度化、系统化升级。创新构建市、县两级“一体谋划、多线推进”反诈工作机制,建立“人行—公安—银行”24小时专项对接联系人名录库,实现线索移送安全及时。在梅河新区召开首个省级新区反洗钱工作单位联席会议,打造垂直监管力量与地方综合管理资源高效整合实践先行区。针对贵金属行业特性走访县域企业2次,从源头上遏制洗钱风险,提升区域风险防控能力。推出“1+1+5”金融法治协同机制,即1家市级外汇机关、1家市级检察机关与5家县级检察机关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构建“检察主导+监管赋能+基层联动”的治理模式,为维护辖区金融安全提供“通化样本”。召开全辖金融机构重大事项报告工作推进会,对集安市金融机构重大事项报告工作开展现场核查,实现核查覆盖率100%,开展流动性风险事件应急演练,助力县域农信系统改革化险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