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下棋能“体检” 总台记者探访养老机构里的保姆机器人
为期5天的2025世界机器人今天开幕,其中养老服务机器人备受关注。据了解,目前,已经有一些养老机构开始开展养老服务机器人在日常生活辅助、失能照护等场景中的试点应用,应用情况如何呢?记者在多家养老机构进行了实地调研。
缓解老人孤独 辅助居家安全监测
在山东青岛的一家养老院,这个名为“康康”的机器人能陪老人聊天、讲笑话、播报天气、播放音乐,有时候还能帮老人“跑跑腿”,比如去护士站取药、递送报纸,或者提醒护理人员老人有需求。

住在山东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福利中心的胡玉玲老人表示,感觉很好,机器人缓解了她在养老院的寂寞。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各类情感陪伴型机器人在养老机构中应用比较广泛,比如陪老人聊天,提供天气预报、出门提醒等。在深圳的一家养老机构,这款下棋机器人还能与老人对弈。

在江苏无锡,这个名为“大头阿亮”的机器人不仅可以跟老人聊天互动,还可以定时定点自动“查房”,提醒护工给老人翻身、喂药。在查房时如果发现老人长时间离开病床,或是反复呼唤老人没有回应等,还会立即发送预警信息到医护人员的手机上。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藕塘护理院副院长郭双海介绍,这款机器人配备了生命体征监测系统,还配备了患者定位,以及医务人员安全警报的装置。
目前“大头阿亮”在居家服务、智能社交、家庭警戒和老人独居这四大应用场景中已经开发了100多项应用功能。

养老机器人生产企业负责人 冉承龙:它最大的亮点就是陪伴守护,实时观察你的生活状态,如果有异常它会主动报警,不需要老人主动发出呼救。有些人可能觉得它现在还不够聪明,我们未来要攻克的就是一定要让它变聪明,它要去理解人所有的生活习惯,包括老人的状态,进而去作判断。
助力失能老人健康监测 康复护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情感陪伴型养老服务机器人主要服务于能够自理的老年人,而对于失能老人来说,养老服务机器人也已经在健康监测、康复护理等方面试用推广。
在山东青岛一家养老机构的失能老人护理区,安装了毫米波雷达生命体征监测仪,这个监测仪其实就相当于一个监护机器人,能24小时实时追踪老人的心率、呼吸、血氧等指标,一旦数据异常,护士站的监测大屏就会立即发出警报。
“这样能大大减少医护人员的巡房,减少对老年人的打扰;夜间发生的异常情况,能第一时间了解到。”该养老机构的负责人国霁说。
记者在多家养老机构采访时了解到,目前具备生命体征监测、辅助移位等一定护理功能的机器人已经开始应用于失能老人照护,比如这款机器人就可以帮助长期卧床的失能老人进行大小便的护理。

养老服务机器人生产厂家负责人 赵向阳:传感器检测老人是否有便意,发现便意后,净水通过管路冲洗大小便,再通过污水桶处理掉,处理后还可以自动进行烘干,这样就解决了老人在床上大小便的问题。
据了解,在深圳,已经有一半以上的养老机构进行了智能化改造,通过引进毫米波雷达、长者追踪、AI护工等多种人工智能技术,满足老人康复护理等多方面的需求。

何时能走进普通家庭 成为家中好帮手?
虽然养老服务机器人已能完成简单互动、生命体征监测、送餐、辅助移位等任务,但显然这些功能还不够全面。很多朋友表示,希望机器人能帮助我们完成做饭、清洁等大部分家务,那么,这样的保姆型护理机器人什么时候能走进家庭呢?
今年以来,在多个养老产业相关的展会上,这种人形机器人都是当仁不让的“显眼包”,会唱歌、跳舞,甚至是打太极,但是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这类人形机器人目前还不能真正走进老人家庭。

北京理工大学科研团队是国内最早进行保姆型护理机器人研究的团队之一,几年前他们就研究出了一款保姆型护理机器人,可以跟老人进行语音交流,老人通过语音、触屏等交互方式可以给它发指令,去完成取物品等任务。团队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这类机器人大多只能完成取物品、移位等比较单一的动作。
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张伟民表示,大家都希望机器人能做家务,去完成做饭、洗碗、刷锅这类比较复杂动作,但是纯从技术角度做这样一个机器人,还需要很长时间,需要一系列的技术突破。

另外,专家介绍,由于家庭服务的特殊性,目前养老服务机器人的安全性以及电池的功能不足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的解决。此外,机器人有一系列传感器,在家里拍摄的视频图片等还涉及隐私问题。
虽然保姆型护理机器人真正走入家庭还需要时间,但目前很多科研机构、生产企业都在从不同的方向攻关。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联合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工作,可以肯定的是,人类预期的机器人养老情景已是未来可期。
(总台央视记者 李玉梅 杨小刚 王伟)
相关阅读
保姆机器人到底有多少“宝藏”技能?带你解锁
智能玩伴、AI助教……带娃赛道也是被保姆机器人闯出名堂了
叠衣拖地还会打太极?“赛博养老搭子”也太全能了!
责任编辑:赵羽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