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张勇:航天工匠的精度人生
今天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举行,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数控车工张勇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在表彰大会上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发言后,他激动地说:“这份荣誉不是终点,更是新的起点,未来我将继续扎根数控加工一线,时刻牢记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使命,用汗水打磨每一个零件,以匠心诠释担当,让航天精度成为刻在骨子里的信仰,为强军兴军和贵州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张勇用二十余载的光阴,将个人的理想与中国航天事业的宏伟蓝图紧紧交织,用青春和热血诠释着 “科技强军 航天报国” 的使命,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航天工匠。

刻苦钻研 将精度控制在极致
张勇所在的行业有一句话叫“车工一把刀”,刀具的好坏影响到产品质量和加工效率。为了尽快掌握刀具的切削角度,他磨了一块又一块刀片,手上被磨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水泡,却依然不放下手中的工作。凭借着这份执着,如今他已经刃磨出了2000多把适用各类零件的刀,他加工的产品零部件,最高可以将精度控制在比头发丝直径细的高精度。工作之余,他也未曾停下自我提升的脚步,完成了大专、本科的学历提升。2010年7月,张勇同志参加航天江南第八届职业技能竟赛,夺得数车组第一名;同年9月,在贵州省职业技能大赛中夺得数车组第二名。2011年7月被航天科工组织学习国内外数控先进加工技术,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有效提高了公司数控精密加工能力。通过不懈努力,张勇同志于2021年成为航天科工首批首席技师;2022年斩获有“工人院士”之称的“中华技能大奖”,成为贵州省最年轻的该奖项获得者;2023年获聘贵州省省委联系专家;2024年入选全国总工会首批“大国工匠”培育对象,成为在岗位上成长成才的典型代表。


100%合格 高质量完成国家重大项目
24年的职业生涯,张勇始终秉持着“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他和团队攻坚克难,2020年到2024年期间,面对林泉电机多项重点产品的生产研制任务,张勇总是主动要求承担最难的加工任务。2022年5月,在某型号重点产品加工中,因其中一个零件精度要求过于严苛导致产品装配进展不顺,而该产品又急需与总体进行配套调试。接到任务后,张勇仔细研读零件技术要求,发现零件精度要求不仅超过了设备精度而且公司现有的量具均无法检测。怎么办?为了响应用户需求,张勇查阅了20多本资料,反复尝试了上百种加工方案,对装夹方法、加工参数、刀具参数等进行了上百次调整和优化,最终找到了最佳加工方案。当张勇将整批零件全部按时完成时,他已连续在车间奋战了十多天。经检测,零件100%合格,确保了生产任务的及时保障。


这一年,他累计完成30多项重点任务产品零件的生产加工,在高质量完成国家重大项目配套技能攻关任务中彰显了一名航天人的责任与担当,也荣获“2022年度中国航天科工感动人物”称号。
勇挑重担 攻克45项加工难题
2021年,某型号电机由于技术难度大、加工要求高,导致装调合格率不高,影响交付进度。张勇带领团队开展任务攻关。无数个日夜的钻研与试验,终于让他找到了突破的关键,将该电机装调合格率从50%左右提高到90%以上,并将这一技术推广应用至公司20多种同类产品的生产加工。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他先后攻克了 “超高精度零件加工” 等45项加工难题,完成技术革新37项、数控技术优化600多项。他在航天数控加工领域不断创造奇迹,为公司累计创造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
做一块“云盘” 将经验分享给更多的工匠
张勇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实现 “航天梦”需要一大批技术过硬、拥有航天情怀的人才团队,只有传承,“手艺”才会生生不息。他说:“我把自己比作一块 ‘云盘’,把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团队成员。同时,我会利用 “国家级张勇技能大师工作室” 和 “张勇劳模与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等平台,开展交流培训。” 目前,张勇开展交流培训超170期,培训学员超5500人次,其中,培养出46名高级技师、技师等高技能人才。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众多徒弟在省部级技能竞赛中崭露头角。他带领的数控班组先后荣获航天科工集团 “十佳班组” 和贵州省 “工人先锋号” 称号,成为一支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团队。

不仅如此,张勇还积极投身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事业中。他利用工作室平台与贵州省内多家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与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 “智能制造校企名师工作站”,被学院聘为客座教授。他走进校园,开展 “工匠进校园” 活动,先后前往贵州理工学院、贵阳职业技术学院等开展宣讲20多场次,为6000多名师生讲述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年轻一代的心中播下了匠心的种子。
记者: 秦海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