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快评|神舟再出征 ,向55年前的“东方红一号”致敬

海报/央视新闻客户端
纵览新闻评论员 牛可心
浩瀚星海再添中国足迹。北京时间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执行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陈冬、陈中瑞、王杰三名航天员组成。神舟二十号飞行乘组,将与神舟十九号飞行乘组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完成在轨轮换,开启探索宇宙的新篇章。
这一天,恰逢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5周年纪念日,也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历史的回响与时代的强音在此刻汇聚,中国航天以跨越半个世纪的奋斗,在浩瀚星空迈出了更坚实的步伐。
55年前,老一辈航天人在“一穷二白”中起步,让《东方红》的旋律响彻寰宇,开启了中华民族探索浩瀚宇宙的伟大征程。55年间,一代代航天人薪火相传。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个里程碑,都镌刻着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精神密码。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的不懈追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三十多年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已攻克快速交会对接、空间站组装建造等10余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200余项系统级关键技术,实现了部组件和核心元器件百分之百国产化。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单人单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空间站巡天”,这些突破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执着。一次次技术突破,一步步逐梦苍穹,中国航天人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海上生明月,九天揽星河”,站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的新起点,中国航天正在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迈向星辰大海。展望未来,追梦不止,2026年前后发射嫦娥七号、2028年前后发射嫦娥八号、2029年左右下一代北斗系统开始发射组网卫星、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2035年前建成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一份争分夺秒的时间表,勾勒出中国航天人“敢上九天揽月”的壮志豪情,更承载着中华民族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的坚定信念。
星河浩荡,征途在前,当火箭升空的轰鸣与55年前《东方红》的旋律遥相呼应,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民族对浩瀚宇宙的永恒渴望,更是一个大国在科技自立自强道路上的不可阻挡。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中国航天必将以更坚定的步伐,在波澜壮阔的航程中,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创造更多的中国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