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Z视点丨组工干部的政治三力与减负担当

时间:2025-08-15 09:43:00

□王博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已逾十年,这张作风建设的“金色名片”不仅深刻改变了党风政风,更成为检验党员干部政治成色的“试金石”。作为管党治党的“施工队”,组工干部更应带头筑牢政治忠诚、淬炼过硬作风,在新时代作风建设长征路上当好“排头兵”。

政治忠诚不是口号,而是“高压线”下的知行合一。中央八项规定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刀”,也是党中央驰而不息推进作风建设的“金色名片”。作为组工干部,要把贯彻八项规定精神作为检验政治忠诚的试金石,在维护核心中校准航向标,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践行“两个确立”“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坚持将中央要求、特别是指示批示精神贯穿考核工作全链条,把“两个确立”转化为考核评价硬杠杠。现实中,仍有少数干部考核时搞“材料美化”、调研时走“经典路线”。破解之道,就在于以党章规定为镜,把八项规定要求细化成可量化、可追溯的考核指标,推动政治纪律成为带电“高压线”。

作风建设没有终点,警惕“新马甲”下的老问题。从“舌尖上的浪费”到“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四风”问题穿上“隐身衣”的现象警示我们:松一松,歪风就会反弹。组工干部要守好作风防线,关键要以初心使命铸魂,牢记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责任担当,将八项规定要求嵌入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等,在服务中心大局中彰显组织工作价值。要以思想防线固本,始终保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清醒,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党性锻炼的终身课题,警惕“四风”问题隐形变异。要以实干导向培元,聚焦“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根本问题,通过考核指标设定引导干部树牢正确政绩观,推动形成“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导向。

基层减负要见真章,破除“责任状”里的伪担当。“考核层层加码,干部疲于应付”的怪圈为何难破?根子在于一些地方把“责任状”当“免责单”,用“痕迹管理”替代真抓实干。破解这一顽疾,组工干部必须当好“外科医生”,将严实作风贯穿考核工作全过程。要构建长效机制强保障,完善考核计划管理、审批报备、基层观测点等制度体系,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事项清单管理,从源头防范多头考核、重复考核问题反弹。要突出靶向施策提质效,巩固深化基层考核专项清理成果,坚持考核指标“两个不超过”,优化“线上+实地”考核模式,提升考核精准度。要聚焦标本兼治促长效,建立基层减负动态监测机制,对违规签订责任书、变相转嫁考核任务等问题开展专项排查治理,通过定期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走访了解基层单位涉考情况,确保减负成果制度化、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