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国际视点


法国一家法院3月31日作出判决,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领导人勒庞挪用公款罪名成立,被判处4年监禁,其中2年缓刑,2年戴电子手铐在监外执行。勒庞5年内不得参选公职,这一判决立即生效。此外,勒庞还被判处10万欧元罚款。
这一消息在法国政坛乃至国际社会掀起轩然大波。那么,此案究竟所为何事?为何会引发如此巨大的反响?又将产生哪些影响?我们不妨从三个“一分为二”的视角来解读这一事件。
“一分为二”审视案件本身
勒庞所涉案件,即“欧洲议会议员助理”案,本质上是一起挪用公款的刑事案件。根据法院判决,勒庞及其所在政党国民联盟的多名成员被认定曾挪用欧洲议会公款,谎称支付给欧洲议会中该党议员的助理,但这些“助理”实际上只在法国国内为国民联盟工作。法官判定,这种行为是对欧洲议会与选民的“双重欺骗”。因此,24名涉案人员全部被判有罪,而作为该党的领导人,勒庞获刑最重。
从司法层面来看,案件事实清晰,审判程序合规,并没有实质性争议。勒庞的律师已表明将会上诉,整个过程也无程序瑕疵。然而,真正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司法判决在政治层面引发“地震效应”。距离2027年法国总统选举已不到3年时间,勒庞作为热门候选人之一,此次判决极有可能断送了她的参选之路。基于此,勒庞及其所在的国民联盟,乃至各国“右翼盟友”,纷纷指责判决不公,认为这是对右翼势力的政治打压,目的只是为了剥夺勒庞的总统竞选资格。可以说,此次判决反映出的是司法与政治之间的激烈碰撞。
“一分为二”剖析极右阵营
多年来,极右翼势力在法国不断发展壮大,国民联盟在法国政治格局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勒庞曾三次参加法国总统选举,两次闯入竞选第二轮。去年,国民联盟先是在6月的欧洲议会选举中大胜马克龙的执政党,随后又在7月马克龙提前举行的国民议会选举第一轮中,大幅领先其他阵营,最终成为议会最大的单个政党。
据法国Ifop民调最新数据显示,勒庞如参加总统选举,有望在第一轮获得约37%的选票。由于现任总统马克龙已连任两届,不再参选,因此大大增加了她的胜算。按照勒庞的政治规划,若成功当选总统,现任党主席巴尔德拉将出任总理。但此次判决打乱了这一布局。
对勒庞而言,竞选之路基本已被阻断。尽管她可以上诉,二审也可能赶在2027年大选之前宣判,但要恢复竞选公职资格,难度极大。与此同时,更值得关注的是国民联盟内部的权力布局将面临重大调整,以避免判决对该党造成“团灭式”打击。29岁的巴尔德拉临危受命,代勒庞出征的可能性最大。巴尔德拉2022年成为党主席,政治形象良好,善于利用社交媒体,在年轻人中尤其受到欢迎。民调显示,其支持率可达35%左右,与勒庞的差距并不大,而且,他有独立的主张,也曾领导国民联盟在去年的两场议会选举中成绩斐然。尽管因为政治资历在总统竞选中可能处于劣势,但在未来,巴尔德拉及其政党的内部运作、政治对手的遴选以及国内国际局势等都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在特殊情况下,他仍有可能成为一匹“黑马”。
“一分为二”洞察内外影响
尽管对勒庞的审判发生在法国国内,但其造成的影响已跨越国界。一方面,这一事件已经开始引发法国国内争论,正在加剧该国政治和社会的深度撕裂。极右翼在法国的支持者不断增多,根基愈发稳固,勒庞被剥夺总统选举资格,必然会影响到数百万法国选民的选举选择。若国民联盟发动媒体动员,很容易引发民众对法国司法制度的抗议。
另一方面,这起案件还可能促使全球右翼保守势力联手。判决公布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即刻对这一“大事”表示了关注,欧洲本土右翼代表也纷纷对审判结果表示不满,声援勒庞。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更是在社交媒体X上用法语“我就是玛丽娜!”表达支持。虽然勒庞一直谨慎处理与外部极右势力的关系,也刻意与特朗普团队保持距离,但此次事件无疑为美国干涉欧洲政治提供了借口,或将把此前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对欧洲民主的口头指责转化为实质性的干涉行动,为进一步搅乱欧洲局势推波助澜。
(作者系上海政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
原标题:《文汇国际视点 | 勒庞被禁参选对法国政坛有何影响》
栏目主编:刘畅 文字编辑:沈钦韩 题图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周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