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下奇迹: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妇科微创肿瘤团队成功挑战巨大宫颈肌瘤手术
3月31日,在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的手术室里,气氛凝重而紧张,在无影灯下,躺在手术台上的李女士,正面临她49年以来最重大的一场健康博弈。
李女士患子宫肌瘤多年,一处位于宫颈部,一处位于宫底部。起初,考虑到自己快要绝经,她认为绝经后肌瘤或许会自然萎缩,就不必手术。然而,事与愿违,绝经后肌瘤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越长越大,如今两个肌瘤均已达到10cm左右,每个都如同胎儿头般大小。这两个巨大的肌瘤给李女士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由于瘤体压迫,尿频、尿急、便秘等症状时刻折磨着她,让她苦不堪言。李女士迫切地渴望通过手术摆脱病痛。
“传统开腹手术虽稳妥,但10多厘米的切口和漫长的恢复期让我实在害怕。”李女士轻轻抚摸着下腹,眼中满是忧虑与无奈。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案,她辗转多家医院,就在她几乎绝望的时候,病友群里有人介绍了腹腔镜专家——沈阳市五院妇科微创肿瘤病房主任滕颖,这犹如一道曙光,重新点燃了她的希望。
面对李女士这个特殊病例,滕颖主任团队丝毫不敢懈怠。在术前,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检查,从各个角度评估病情,经过反复研讨,周密地制定了手术方案。团队确认了输尿管与肌瘤包膜的解剖间距,对可能出现的出血等风险进行了预判,并制定了一系列应急预案,还明确了中转开腹的指征。
手术开始,当腹腔镜镜头深入体内,呈现出的视野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禁屏住了呼吸。其中一个巨大的肌瘤盘踞在宫颈处,向阔韧带方向生长,子宫下段静脉丛怒张,情况比预计复杂得多。滕颖主任全神贯注,手中的器械在狭小的空间里小心操作。她先以双极凝闭肌瘤表面的血管网,为手术创造相对安全的条件,再用单极钩沿着瘤结节包膜小心翼翼地切开,每一个动作、每一步骤都精准而谨慎,生怕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大量出血。在整个手术过程,团队成员紧密配合,经过近4个小时的艰苦奋战,手术终于顺利完成,李女士成功实现了微创手术的心愿。

术后,李女士得到了滕颖主任及其妇科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滕主任每天都会早早来到病房,细心询问李女士的情况,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异常。护士们则是暖心呵护,每一次护理操作都轻柔而专业。主治医师更是尽职尽责,时刻关注着李女士的恢复情况。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李女士恢复得十分顺利,术后24小时肠道功能恢复正常,无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由于微创手术创伤小,术后6天便达到出院标准。此时,她的腹部仅留下4个小瘢痕,几乎难以察觉。

随着沈阳市五院“妇科微创肿瘤病房”的挂牌成立,为像李女士这样的患者迎来了更多的希望。这种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技术,正悄然改变着妇科手术的格局,重新定义着妇科手术的黄金标准。当医学的人文关怀与技术创新完美融合、同频共振,曾经那些看似“不可能”的手术,正一个个变成“可能完成时”,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与希望。
(编辑 罗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