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父母的青春岁月,两代人发现……这所小学发起了一场特别的活动,开展已近8年
正值樱花季,去同济大学赏樱成了沪上不少人的选择。上个周末,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五年级女生贾秦乐跟着妈妈一起走进了同济校园,“校园里樱花盛开,很多人在树下拍照,时隔多年,校园的春天依旧很美。”贾同学的妈妈毕业于同济大学,这趟赏樱之旅对这位母亲而言有着特别的意义。
如果带孩子回到爸爸妈妈的母校,亲子间会展开一段什么样的对话?
8年前,卢湾一中心小学发起了“爸爸妈妈带我回母校”活动,鼓励家长利用周末或假期时间,带孩子去曾经的学习、生活过的校园看一看。
再次回到这片承载着青春记忆的校园,为人父母的他们感触最深的是——
1
文科生妈妈
生了个“好动”的娃
“平时,我偶尔也会忍不住和孩子唠叨,你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个理想的大学,而她总觉得考大学还是一件很遥远的事。但我带女儿去了趟同济后,‘大学’的概念在她心里变得具象化了。”贾秦乐的妈妈非常感慨。
重回母校,她带女儿走进图书馆,和同济学生坐在一起,安静地阅读书籍,去看了看曾经上课的教学楼,还品尝了学校的食堂美食。
带孩子回到自己的母校,也让这位母亲发现了女儿的兴趣点,“我曾是一名文科专业的学生,但是我女儿兴趣和我完全不同,她喜欢绘画和小制作,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的实验室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与学院老师简单交流后,贾秦乐也为自己的未来制定了小目标。她的妈妈告诉第一教育:“参观后,我们更切实地了解到,人工智能时代,单纯的绘画技能可能会被取代,今后,我们可能会鼓励她使用平板电脑进行创作,学习用建模软件制作3D立体图形。”
8年间,在一次次带领孩子走进大学校园后,家长的育儿观也在发生转变。他们认为,当今时代,除了简单的知识灌输,更需要注重孩子的兴趣发展。
“我不会再像以前一样要求她考试成绩一定要排名靠前,更希望孩子能掌握更多的技能,具备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贾秦乐妈妈表示。
三年级男生施景译的妈妈毕业于上海体育大学,之前,她多次带儿子回母校参观,“我家孩子对体育运动很感兴趣,我们会去看学校的体育馆、田径场等。当他得知刘翔教练孙海平也是我的校友后非常激动,回家后查阅了许多相关的资料。”

施景译和他的妈妈
平时,施景译在课余时间坚持学习攀岩、游泳等,对于未来发展,施同学的妈妈表示,还是会遵从孩子的兴趣,“希望他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探究。”
第一教育了解到,“爸爸妈妈带我回母校”这一活动的开展,来自校长吴蓉瑾和老师们的一场“头脑风暴”,“不妨让孩子走进父母曾经上学的校园,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过去几年里,学生走进了沪上多所学校,在爸爸妈妈的母校门口留下了特别的纪念。
2
“一日大学生体验卡”
开启!
作为“爸爸妈妈带我回母校”系列活动的延续,4月1日,卢湾一中心小学&淮海中路小学的学生开启了一场高校研学之旅,这批院校包括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
“大学校园真的很大!”“大学老师讲的课,我们好像也能听懂。”他们走进高校实验室、校史馆,大学教授和学生志愿者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讲解学校历史和专业知识,这场研学之旅,他们受益匪浅。


淮海中路小学德育教导陆霖说,淮海中路小学全体学生来到了华东政法大学,他们走进模拟法庭、参观李昌钰法庭科学博物馆,之前只在影视剧中见过的场景真实出现在眼前,让这群小学生颇感震撼。




“李昌钰法庭科学博物馆内展示了李昌钰博士的职业经历及经典案件、难得一见的破案神器等,学生非常感兴趣。我觉得,这次研学在学生的心底埋下了一颗种子,让他们对将来的大学生活有了期待。”陆霖表示。

据悉,此次研学活动不同于普通的参观,各年级老师和家长志愿者一起精心设计了研学任务单。
卢湾一中心小学五年级的研学目的地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班主任凌云斐向小编展示了一张寻访任务地图,“我们这次主要参观了学校的5个基地,每到一处都有相对应的任务给到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究。”她表示,这也是大部分学生第一次走进高校实验室,接触前沿的科技成果。



三年级班主任蔺丽娜介绍,她带领学生来到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他们的研学任务聚焦历史传承和艺术人文两个方面,通过参观校史馆,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观看了学生社团带来的精彩表演,提前感受多彩的大学校园生活。


文字:王佳依
图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周紫昕
校对:曹铒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