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精研护胃肠 仁心领航筑健康,济南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以技术创新与责任担当守护民生

在胃肠疾病防治的前沿阵地,济南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从2008年作为普外科亚专科起步,到2017年独立建制,再到如今成长为涵盖胃肠外科、疝与腹壁外科两大专业的济南市临床重点专科、医院重点学科,这支团队用近二十年的深耕与坚守,书写了“微创化、精准化、规范化”的发展答卷,成为百姓信赖的胃肠健康“守护者”。
技术突围:从“填补空白”到“双镜联合”,微创技术惠及万千患者
“让前沿技术落地,让患者少跑路、少遭罪”,是胃肠外科团队始终践行的目标。面对鲁中地区胃肠外科微创技术的早期空白,学科带头人、科室主任赵伟率先突破,带领团队先后开展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巨大腹壁疝的腹腔镜下无张力修补等多项高难度技术,一举填补区域手术领域短板,如今已实现胃肠外科微创技术“全覆盖”。

目前,科室每年完成三级以上手术1200余台,微创手术占比超85%;今年6月正式开展的腹腔镜内镜双镜联合技术,更让“诊断-治疗一站式服务”成为现实。72岁的王某在外院仅查出胃息肉,转诊至科室后,团队在切除胃、结直肠多发息肉时,通过细致胃镜检查精准发现外院遗漏的贲门早癌,第一时间阻断病情进展;43岁的魏某因胃潴留在外院无法取病理,团队直面“麻醉后胃内容物回流”风险,与麻醉科协作完成全麻胃镜活检,确诊胃癌后同台开展腹腔镜根治术,免去患者二次奔波;73岁的脑梗死患者孟某,因既往阑尾脓肿诊断不明确,团队采用“结肠镜+腹腔镜”双镜联合方案,一次手术既切除阑尾,又清除结肠息肉,规避分次麻醉风险。57岁的刘某在外院接受腹腔镜全胃癌根治术后,出现进食后恶心呕吐症状,疑似肠梗阻。凭借MDT团队的协作优势,外科医生结合手术流程与消化道重建特点,通过胃镜快速定位梗阻部位为布朗吻合口输出袢肠管,随后同台完成探查与粘连松解,避免患者二次手术。这些案例,正是团队技术实力的生动注脚。
多学科协同:MDT打破诊疗壁垒,让肿瘤治疗更精准
在胃肠道肿瘤诊疗领域,胃肠外科团队深知“单打独斗”的局限。科室团队联合消化内科、影像科、肿瘤内科、病理科等科室,组建多学科综合治疗(MDT)团队,为患者定制“一人一策”的精准方案,让肿瘤治疗从“经验化”走向“精准化”。
去年9月份,70多岁的孟女士,因肠梗阻、感染中毒性休克入院,入院后确诊是胰腺尾部的肿瘤侵犯结肠造成的梗阻。在赵伟主任的牵头下,经过多学科的充分讨论后制定了详细手术方案,共同实施了术中肠减压、胰体尾脾脏切除、横结肠切除、升结肠造口手术。手术后病人生命体征转危为安。适当恢复后,肿瘤内科接力进行了术后化疗。今年6月份,孟女士带着信任感,又来到济南市人民医院,再次在多学科讨论后实施了卵巢肿瘤切除、造瘘口还纳术。彻底康复的孟女士送来锦旗表达感谢。

对于分期较晚的胃肠肿瘤患者,MDT团队会综合评估病情,制定“术前新辅助化疗”“规范化手术”“术后化疗+靶向治疗”的个体化方案,不仅显著提升胃肠道恶性肿瘤五年生存率,更将并发症发生率降低15%,缩短患者康复周期,减轻住院负担。
医教研共进:以科研强技术,以教学育人才
济南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团队始终坚持“医疗、教学、科研”三位一体发展。科室团队紧盯临床难题攻关,申报了多项省市级课题及项目,其中两项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参与合作的项目《CTC全方位液体活检追踪胃癌晚期扩散转移行为及机制研究》获山东省科技厅立项。近三年科室发表SCI论文4篇、中文核心期刊6篇,用科研成果反哺临床。
在医学教育领域,团队创新教学模式,将临床典型病例融入理论课堂,赵伟主任带领学生从问诊、查体到手术模拟全程参与,培养出一批批优秀医学生——2021年指导学员获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2024年、2025年连续两年斩获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竞赛团体一等奖。

责任延伸:技术下沉推动同质化,守护区域健康
作为济南医学会疝与腹壁外科分会、济南医师协会疝与腹壁外科及胃肠外科分会主委单位,济南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不仅要做好自己的诊疗,更要带动区域整体水平提升,这是这支团队一贯的责任担当。科室连续举办了6届“泉城疝论坛”和“肠享胃莱胃肠外科论坛”,获批了济南市继续教育项目《疝外科新理论新技术向基层医疗机构的推广与强化》,通过专家授课、手术演示、现场指导等方式,将腹腔镜疝修补、胃肠肿瘤规范化诊疗等技术推广至基层医院,帮助基层医生提升操作能力与诊疗水平,推动鲁中地区胃肠外科诊疗实现“同质化”,让偏远地区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未来,济南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团队将继续紧跟国内外技术前沿,向“精准化、智能化、同质化”目标迈进,以更精湛的微创技术破解临床难题,以更扎实的科研探索疾病机制,以更优质的教学培育行业人才,用团队的力量守护更多人的胃肠健康,书写胃肠外科诊疗的新篇章。
记者:孙镇镇 编辑:俞丹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