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助力韧性城市建设!今年以来我市456个新开工项目使用“数字管线”系统

时间:2025-07-25 08:44:00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廖雪梅

作为城市的“毛细血管”,地下管线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设施,关系着城市健康与民生福祉。7月24日,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委了解到,我市正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地下管线进行智慧管理,主要采用数字孪生、AI等技术,建成了全市域全量一体化地下管线数字孪生应用系统——“数字管线”应用,以保障地下管线相关基础设施运行在日常情况下有效管控、极端情况下安全可控。今年以来,全市新开工项目中使用“数字管线”的有456个。

图为地下管线数字孪生地图。市住房城乡建委供图

今年2月,渝中区化龙桥街道某排污口突发污水氨氮超标状况,自动引发系统预警。两分钟内,“数字管线”按照预先设置好的处置预案,向相关部门下达处置指令。渝中区住房城市建委立即派出巡查人员和管道机器人进行溯源排查。两个小时后,巡查人员找到事故原因——系污水管道破损,污水溢流至雨水管道,导致感知设备报警,“数字管线”立即向相关部门提供地下管线走向信息,相关部门随即对破损管道实施修复,事件得以高效处置。

这是“数字管线”得以广泛应用的缩影。我市通过七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建立管线数据汇集机制,还出台《管线数字孪生数据规范》,规范管线材质、管径、压力等38类重要属性。全市已归集11.6万公里燃气、供水、排水、油气长输四类管线数据;其中,中心城区6.2万公里管线全部实现数字孪生。

同时,重庆统筹排查中心城区中高风险点位及安装感知设备,安装感知设备近7000套,覆盖率达97%,将中高风险点位全量落图,全量接入感知数据,实现管线生命体征实时监测、一屏掌控。

不仅如此,我市还建立开挖需求发布、权属单位应答、生成数字报告、会签保护协议等防挖损机制,推动管线挖损从事后补救向全程智防转变。今年以来,全市新开工项目中使用“数字管线”的有456个,发生管线第三方破坏事故1起,事故率0.22%,有效提升管线安全挖掘能力。

接下来,市住房城乡建委将提速迭代“数字管线”应用,加快重点管线数字孪生、感知设备安装、AI赋能等工作,推动重点管线全量纳入数字孪生地图,全面赋能管线建设、运行、保护和预警处置实战场景,持续推进安全韧性城市建设。

原稿点击>>助力韧性城市建设!今年以来我市456个新开工项目使用“数字管线”系统-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