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以交易平台为“钥” 解锁农村“三资”增值密码
“8家竞买人经过多轮激烈竞价,以352.8万元成交,溢价率34.62%!优质农村集体资产终于显现出应有的市场价值了!”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北郊镇大杨村土地流转项目通过公共资源农村“三资”交易系统顺利完成交易,闲置资产“活起来”带动集体收入增加,让该村村干部喜上眉梢。
农村“三资”进场交易,不仅实现农村闲置资产的盘活利用,更能让集体支出“降下来”。在寿光市稻田镇东里新村1#-12#、15#、16#住宅楼项目中,投资预算16812.7080万元,最终潍坊科技学院建筑安装公司中标,中标金额11196.2151万元,节约资金5616.4929万元。
农村“三资”,即农村集体经济中的资金、资产和资源。长期以来,由于存在农村土地等产权资源交易流转信息传播不广、流转交易价格低、流程繁琐和监管难度大等问题,桎梏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农村“三资”有多少?盘活利用情况如何?不仅关乎村集体的切身利益,更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深入调查研究,聚焦基层农村需求,秉持“公益属性”“省建市用”理念,积极搭建省、市、县、乡、村五级服务架构,不断推动农村“三资”及水权等其他权益类公共资源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切实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与传统的“线下举牌竞投、田间塘头交易”不同,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按照统一交易系统、统一信息发布、统一服务流程、统一操作规范的交易模式,面向全省搭建服务农村“三资”流转交易专业化平台,让八方客商足不出户就能在“线上”完成公开阳光的交易,既规范了交易管理制度,又节省了交易双方大量的时间和交通成本。
此外,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借助“互联网+农村三资交易”“大数据”等智能科技,建立主动对接、提前介入、专人负责、全程跟踪工作机制,梳理形成农村“三资”交易政策法规汇编、业务知识手册,为基层干部宣传培训,大力推广使用交易平台,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应进必进”,同时依托基层乡镇(街道办)服务站,让服务触角进一步向基层延伸。
截至目前,山东省已建设基层乡镇(街道办)服务站点812个,进入各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的农村“三资”项目共计14956宗,交易总金额约为58.93亿元,增收金额约为3.78亿元。
一个个交易数据的背后,折射出山东省搭建农村“三资”交易体系的成果——农村集体产权等各类资产资源实现溢价增值,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收。
下一步,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持续深入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向基层延伸,扎实推进农村“三资”项目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阳光交易,促进农村资产保值增值,激活农村“三资”要素潜能,不断推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档升级。(通讯员 曹沙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