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降价与中国农业“魔法” | 农视点
更了不起的是,现在咱们中国人种蓝莓早就不挑地方了,东北人用温室种出“雪地蓝莓”,江苏人用椰糠配方征服盐碱地,广东农科院则搞出了耐热品种,30℃高温下照样能丰收,甚至就连咱们家里阳台上都能种蓝莓盆栽!
今年开春以来,在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上,盆栽蓝莓也卖爆了,根据统计,光是3月份一个月,就已经卖出了超过100万株,深受年轻人喜爱。
据了解,这种蓝莓盆栽不仅有趣、解压,而且很简单,只要保证光照充足,定时浇浇水,从收货到结果,只用两三个礼拜,对“手残党”很友好!
从全国范围来看,去年全国的蓝莓种植面积高达143万亩,产量突破178万吨,是五年前的三倍多。这数据已远超美国,咱们早在2020年就登顶全球第一了!不仅如此,国产蓝莓就连上市时间也能玩出花样:进口货夏天才来,广东人用大棚技术硬是让本地蓝莓1月就上市,直接承包春节的黄金档期。
所以说,现在,实现“蓝莓自由”不是梦。其实不仅仅是蓝莓,这几年阳光玫瑰葡萄、车厘子、榴莲等等“贵族水果”走下神坛的新闻几乎不间断,可以说,从云南高山到海南沙滩,从科研实验室到咱家阳台,这颗“蓝莓”的故事,就是中国农业把“不可能”变成“日常”的千万个故事中的一个。
最后再说说营养价值,蓝莓确实是个"实力派",富含花青素和维生素C,不过营养师也提醒,虽然它有助于保护视力、抗氧化,但糖尿病患者每天别超过50克,肠胃弱的朋友更要适量,现在超市里125克的标准装,恰好是专家推荐的一天食用量。好东西,也别吃多了。
农视点述评员 | 杨婧轩
主编 | 杨公元
监审 | 宋锦峰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温度融化数字,用视角剖析现实,让每一声叹息都被听见,每一份坚守都有回响。《农视点》,看懂生活褶皱里的光——这里没有宏大叙事,只有与你血脉相连、与时代共振的民生力量。
《农视点》属中央新闻网站农视网原创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