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夜校”来了!临沂12部门联合发布通知!
https://appdata.langya.cn/
在临沂客户端讯 近日,临沂市人社局网站发布《关于开展“社区夜校”微培训 打造“沂蒙技能夜工坊”培训品牌的通知》,将面向社区群众广泛开展普惠性职业培训。详情如下:
关于开展“社区夜校”微培训
打造“沂蒙技能夜工坊”培训品牌的通知
临人社函〔2025〕14号
各县区委宣传部,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民政局、住建局、商务局、文旅局、应急局,总工会、团委、妇联、残联: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山东省“社区微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共临沂市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和《临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临沂市财政局关于深化“社区微业”三年行动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的通知》等政策文件要求,以街道乡镇社区为依托,以强化社区微技能培训为抓手,进一步健全社区促就业体系,探索“社区夜校”培训模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沂蒙技能夜工坊”培训品牌,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社区建设。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部门单位充分整合现有政策和社区软硬件资源等向社区夜校倾斜,将社区夜校作为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职业培训机构、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党员“双报到”志愿服务、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等组织作用,各部门通力合作、协同推进,社区周密组织、扎实开展,把社区夜校作为深化社区服务职能、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满意度的重要举措来推进,在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等工作评价中予以考量。各部门单位应明确专人具体推进社区夜校培训实施,定期召开议事协调会,对区域内社区夜校开展情况进行复盘研究,确保将社区夜校工作抓实抓好。
二、强化体系建设
(一)抓好资源库建设。各部门单位积极整合职业培训资源,面向全市广泛征集优秀培训师资和成熟职业培训项目,优中选优、好中选好,重点针对社区实用、浅显易懂的微培训项目,建立县区“培训师资库”和“培训项目库”,明确课程大纲和收费标准,面向社区群众广泛开展普惠性职业培训。公办职业院校教师相关兼职政策参照《关于完善职业院校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办法的指导意见》(临教人字〔2023〕2号)执行。
(二)扩展社区培训阵地。各部门单位要加强乡镇街道社区沟通协调力度,用足用好社区党群中心、居民活动中心、文体室等活动场所,在确保消防设施安全达标的基础上,适配化转型升级为社区培训中心,打造职业培训的理论、实操阵地。按照区域共建原则,居住人口较多的社区原则上均应设立社区培训中心,居住人口较少的社区,可集中在中心社区设立社区培训中心。
(三)规范高效开展培训。各部门单位均应加强对培训主体的业务指导,按照教学计划高质量完成培训课程,可探索在课程过程中或课程结束后组织学员对培训质量进行打分评估。对于学员评价结果不理想的培训项目和师资,及时对课程和师资进行调整优化,确保培训效果能符合群众期望。
(四)落实培训政策。强化职业培训的促就业导向,对于可开展职业技能评价的培训项目,可根据学员意愿对接社会化评价机构,组织开展职业技能评价,成绩合格的发放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专项能力证书。对于符合政策规定的项目制培训、专项能力培训,可纳入政府补贴性培训范围,通过职业培训补贴资金提升培训质量和效果。对于培训后就业促进作用强的项目,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社区居民积极通过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质量。
三、做好宣传引导
各部门单位要积极宣传“社区夜校”微培训的重要意义,宣传优质的师资课程资源,挖掘培训过程中的好典型、好案例,选树培训效果好、群众满意度高的好项目、名师资,在相关评选树优活动中积极予以政策倾斜。每年定期选树至少10家工作突出社区和10个优质培训项目,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夜校文化”和“夜校品牌”。
附件:“沂蒙技能夜工坊”品牌建设工作方案
中共临沂市委宣传部
临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临沂市教育局
临沂市民政局
临沂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临沂市商务局
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
临沂市应急管理局
临沂市总工会
共青团临沂市委
临沂市妇女联合会
临沂市残疾人联合会
2025年4月2日
“沂蒙技能夜工坊”品牌建设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山东省“社区微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共临沂市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和《临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临沂市财政局关于深化“社区微业”三年行动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的通知》要求,以社区为依托,进一步强化社区职业技能培训等促就业体系建设,打造具有临沂特色的高质量充分就业社区,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宗旨
临沂市人社局、市教育局牵头,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住建局、市应急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等单位,共同打造“社区夜校”品牌,提供文化艺术、职业技能领域的培训与交流平台,丰富市民“夜活动”,探索城市“夜文化”,提升市民综合素质和城市文化氛围,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与市民幸福感。
二、参与单位职责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整合技工院校、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等多方职业技能培训师资与课程资源,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与创业指导课程,助力学员技能提升与高质量就业。
市教育局:动员职业院校、校外培训机构优秀教师,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培训、艺术特长启蒙、亲子教育、书香阅读、国学文化等培训服务。
市委宣传部:整合文化宣传资源,做好社区夜校培训宣传引导工作。
市民政局:整合相关资源,做好社区养老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市商务局:整合相关资源,做好社区电商等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市文化和旅游局:挖掘文化、阅读等资源,整合文化讲座、家庭教育、书香阅读等培训讲座,组织非遗手工、山东手造等培训宣传工作。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引导物业公司积极在社区夜校培训场地和活动开展方面给予协助。
市应急管理局:广泛开展社区安全培训和应急救援培训,提升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救援水平。
市总工会:依托工人文化宫、工匠学院、社区夜校等阵地,组织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和谐劳动关系等普法宣传,营造健康文明的职工文化。
共青团临沂市委:整合“青年夜校”培训资源,开展面向青年群体的主题活动,如青年创业分享会、社交拓展活动等,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夜校服务工作。统筹青年联合会、青年企业家协会等社会性培训资源。
市妇女联合会:开展巾帼家政进乡村(社区)活动,有效整合巾帼家政企业力量,组织资深家政培训师送教上门、送教入户,为城乡妇女和家庭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送服务。
市残疾人联合会:根据社区残疾人培训需求,通过社区夜校等培训模式组织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三、课程设置
突出技能培训促就业导向,根据劳动者需求,规范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按照各部门单位职责,灵活开展各类培训知识讲座,定期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案例分析与实践指导,适时组织技能考核和推荐就业,提升学员职业竞争力。
四、组织管理
市级各部门单位负责品牌运营的决策、协调、管理与监督工作,负责全市品牌建设的运营指导和策划宣传,指导兰山区做好主城区社区夜校的实施。
县级各部门单位负责县区品牌活动运营的决策、协调、管理与监督工作,负责区域品牌建设的运营和“社区夜校”的课程策划宣传。
探索建立项目库、师资库,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发掘群众喜闻乐见、反馈效果好的项目,定期组织县区间的项目师资交流,不断完善课程征集、管理、发布机制,将“沂蒙技能夜工坊”作为临沂市的重要特色培训品牌来打造。
社区夜校坚持“普惠性、市场性、便民性、有效性”原则,切实将群众所需所盼的技能培训服务开展到社区,解决职业培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来源:琅琊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编辑:吕金妮